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中秋节佳节谈中国陶瓷文化

[日期:2011-09-09] 来源:  作者:方李莉 [字体: ]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中心主任,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朱乐耕,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受中国CEO俱乐部的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中国CEO俱乐部的企业家们做有关中国陶瓷文化方面的讲座。方李莉的讲座题目是“器以载道——中国陶瓷美学思想评析”,讲座的内容是以近三千年中国瓷器的发展史为例,概括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的哲学观和审美观是如何被投射在这些陶瓷的器物之上的。而且以“器以藏礼”,“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毁其家庙,迁其重器”,等角度,谈到了中国的器与道的关系,也谈到了蕴含在不同时期中国瓷器中,体现出的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哲学思想、政治原则、伦理道德、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关系。同时向大家回答了,为什么中国是世界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什么中国会有官窑,历代的皇帝为什么会倾注那么大的精力放在小小的瓷器制作上?中国人与其他国家比较对瓷器有着什么样的不同情感与审美观念?等问题。朱乐耕的讲座题目是《在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中的个人陶瓷艺术创作之路》,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以其个人的陶瓷艺术创作历程,展示了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其中包括艺术家个人工作室的建立,创作条件的改变,国际交流的频繁,眼界的拓宽,思想情感和创作理念的改变,城市化的进程,生活方式的改变,自然生态的变化等方面是如何投射到艺术家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中。其中心意思是,任何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都会有社会和历史的烙印。由其是陶瓷艺术,因为其中工艺技术的一面和社会的制度及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连。如果没有瓦斯窑的出现,如果还在实行计划经济,中国如今所呈现的百花齐放的现代陶艺的发展状况不会出现。当然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中国当代陶瓷艺术收藏市场的出现,中国的当代陶艺的发展也会是另外一种状况。

讲座结束后,在座的听众和方李莉、朱乐耕做了非常热烈的互动,大家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中国陶瓷艺术收藏市场的火爆,而企业家群体是其中最具实力的收藏者之一。而收藏不仅需要投资和爱好,还需要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包括较专业的知识。这次讲座让更多人不仅了解了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历史和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现状,而且还从中了解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政治制度、精神追求是如何呈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国的陶瓷艺术的创作中的。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