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高度——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日期:2012-03-15] 来源:  作者:方李莉 [字体: ]

转载]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高度——从“文化自觉(2011-08-03 14:15:2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启动了许多年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认为仍然重要,因为国家仍然在重视它,学界也仍然在重视它,因为它与中国当今的文化发展,经济建设,包括国家形象的塑造有着密切的关联,但要认识到这一点就必需将其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同中国的“文化自觉”和中国的“文化自信”联系起来,站在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上来探讨。

一、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缘起

这几年本人一直在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工作,为此做了不少的研究工作,看了不少国内外的相关著作,其中包括一些人类学的考察报告,以及各个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看法、观点、理论,保护条例等。

通过这些阅读,我看到各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最初实际上都是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的。到后来,在欧洲由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引发了对自然遗产的保护,于是出现了各种新博物馆的理念,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生态博物馆的建立,其与传统博物馆的最大区别就是由文物保护到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保护,其关注的是文化与自然生态的互动关系。

而由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到关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则是日本、韩国、非洲及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还有生活在美国的拉丁美洲裔和印第安后裔的有色人种等。这些非西方主流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呼声,是在人类意识到文化多样性存在的重要以后,对自己民族国家传统文化反思及寻根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际上是非西方主流国家对文化多样性保护的一种呼唤,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观点在欧洲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它的呼声是不强烈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对他们来讲,他们的历史从没被遮蔽过,他们的历史没有被否认过。

但是作为发展中的或非西方的国家,他们的历史是曾经被否认的,被遮蔽的,因为近代的哲学思想,社会制度,还有科学技术都是以西方为榜样。所有的非西方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也就自然成为落后的,也就由此成为落后的历史。所以这些国家要向发达的国家学习,学习他们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所以许多非西方国家都曾经否认过自己的过去和自己的传统文化。

那么在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寻找过去自己失去的文化,包括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所以在这样的呼唤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出现了。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际上是非西方国家的“文化自觉”的开始。包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应该将其视为中国“文化自觉”的一部分,只有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才会有一个高起点,大抱负。

二、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化自觉”

费孝通先生生前曾说过:“中国正在走一条现代化的路,不是学外国,而要自己找出来。我为找这条路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做“文化自觉”这篇文章。”现在费孝通先生去世了,中国的社会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正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转向了以文化建设为重要目标,文化成为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于是当年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并引起了从国家领导人到学界的重视。

但什么是“文化自觉”,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化自觉”?这是一个非常需要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文化自觉”就是要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能过讲清楚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和来龙去脉,并能将中国放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空间中来认识,不仅要从中国角度来认识世界,还要从世界的角度来认识中国,从而认清当代中国的历史定位和世界定位。这样的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很不简单。

首先如何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并讲述清楚其来龙去脉这一问题就不简单。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落后,西方科学技术的昌盛,为了奋勇直追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政治体制,近百年的中国一直沉浸在努力学习西方文化,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视本土传统文化为落后文化,甚至是封建文化。以致于许多的年轻人对西方哲学思想及文化理念的了解,多于对自己本国哲学思想及文化理念传统文化的了解,现在英语已经非常普及了,但能看懂文言文和古文的人却越来越少。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在世界的范围内受到了关注,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飞速发展的国家,是世界的大工厂,也是世界的大市场。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中国,因为他们需要越来越多的与中国打交道;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不能使自己仅仅成为世界的加工厂,还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同时寻找自己文化的新的创造力,以便能使自己有一天能从输出产品转向到输出思想,输出设计和输出时尚,不再是来样加工,而是领导世界新潮流。

但如果是由一群连自己国家文化历史都说不清楚的人组成的国民,要做到这一点就非常困难。首先是需要自己去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其次是要能向世界表述清楚自己的民族文化,另外,还要能将自己的文化与其他的文化做比较,在尊重自己文化的同时还要能尊重其他的文化,还要从世界文化的角度来反观自己的文化,反省自己的文化。这就是“文化自觉”的真正含义。

但是要真正做到文化自觉,重新认识中国的文化历史之所以不容易的,第一个由于长期以来对自己文化历史的不重视,导致许多年轻人在这一方面知识的奇缺。另一方面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还有中国地大物博,有不同的地域文化,还有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有精英文化还有民间文化等等。我们应该如何去认识它们?而我们又应该去如何教育下一代,并为他们提供全面认识中国文化的机会?这非常重要。因为伴随全球化所带来的就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在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如何认识自己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又如何给自己的民族文化在世界上有一个定位,这不仅是中国而是全世界所有国家读在面临的问题。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最重要的是理念的认识

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跟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一个形而下的,具体的文物,它首先它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认识,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是一种意识形态。观念和意识形态是流动的,变化的和活态的,严格的来讲它不是遗产,也不是过去了的产物,而是还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一方面有意识地去传承它,去发展它,去纪录它,去研究它,去认识它,并让它成为当今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当今文化发展的基础,以及当今文化创新的资源,成为中国“文化自觉”中的一种教育方式,也许有关它的保护工作有可能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一个起点,也可能成为中国新的创意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等等。

如果我们能有这样的认识,我们不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会消失。相反,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认识和这样的胸怀,我们再做多少技术性的保护工作,其都会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认为,在后现代主义社会里,整个世界发生了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再是一对矛盾,而是可以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的力量。于是就出现了“本土性的现代化”。就是说,以前以为现代化仅仅只有一个模式,现在的现代化不只有一个模式,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的模式,那么这个模式就是在原有的本土文化上建构的现代化 。因此传统文化不仅不会和现代文化产生冲突,还会成为现代文化的发展基础。

另外,我阅读了大量人类学家近年来的最新考察报告,通过那些考察报告,我们看到,现在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好,传统文化也好,都成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建构新的文化,新的政治,新的经济的一个重要的资源。也就是说,当代的“文化自觉”最重要的不仅是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历史,还要重新认识自己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不仅是要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还是要发展和创造我们新的文化。

如何创造?我认为要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走向“文化自信”,所谓的“文化自信”就是相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优秀的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发掘的思想。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来思考,还要站在一个世界性的角度来思考。首先思考中国的文化如何能融入到当今的世界文化中去,在面临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的今天,这样的思考非常重要,地球村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村规民约,一套世界性的社会秩序,一个可供不同文明对话的基础。因此,需要有一套普适性大家都愿意遵循的价值观。近百年来,都是西方文明在主导世界,所以一谈到普适性的价值观,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西方的价值观。其实如果我们自信,当今中国为什么不可以参与当今世界性的普适价值观的建立。 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不仅在于它的经济的强大,还在与它的文化的强大,一个没有思想,提不出普适性的价值观的民族,其永远不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当然,要做到着一点需要有基础,这一基础就是首先要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以及哲学思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还有就是对当代的西方文化也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所谓是知彼知己。这也就是我们的“文化自觉”,只有以“文化自觉”为基础才有可能达到“文化自信”。

而且只有“文化自信”了,我们才有可能做到文化创新。文化向来有多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另一个层面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它们是相互相成的,没有大众文化的发展就产生不出精英文化,同样任何精神文化都是以物质为载体的。

因此,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我们要关注精英文化还要关注大众文化,要关注民众在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其不仅包括了中国的精英文化,也包括中国的民间文化,其不仅包括了中国的汉族文化还关注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文化的多样性,民众性和平等性。

由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到精英的参与和精英的推动,还必须关注到民众的推动和民众的参与。因为只有民众参与了,民众加以创造和推动了,它才会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并溶化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部分。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我们有意识的去研究,去关心,我们就会发现,在北京的南铜锣巷,什刹海,在上海的田子坊,莫干山等,我们到处都能看到民众在传统基础上表现出的新的创造,新的具有传统特色的胡同文化,新的具有传统特色的服饰,家具、首饰等设计。尽管它有很强的商业意识,但在商业意识里面也不妨碍萌发新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是建立在文化自信上的。因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信,她在做任何创造,任何设计的时候,她就不会屑于考虑自己民族的文化符号,只会崇拜外来文化。只有有了这种自信她才会考虑自己民族的文化符号,文化特点。所以,我觉得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复兴,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所以我们才会在北京的南铜锣巷,上海的田子坊看到,很多地方都有保护得非常好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们发扬光大。成为当代时尚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中国只有从西方搬来的时尚文化,而没有中国自己的品牌的时尚文化,中国文化就不可能走向世界。因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靠政治宣传,不是靠意识形态的传播,而是靠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这其中产品的输出,时尚的流行非常重要。任何的文化都是要有物质为载体的,如果许多国家的人不仅崇尚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还流行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时尚产品,中国的文化就真正地走出去了,就像我们接受西方的文化和西方的时尚一样。

只有如此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化成当今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内化成当今新的时代潮流的一部分, 推动着中国的文化和经济的向前发展,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才会有更加深刻的意义。而且这是一种无形的保护,其缘于当今中国人的一种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