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rss订阅 手机访问 
专题
中山大学的人类学在诸多前辈的培养下,成为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近年在几位系主任的努力下,人才济济,人类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得到进一步的扶持,这是学科发展的幸事。为了配合学科建设,系里也鼓励传统学科能够和现代的东西有所结合,以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我...
日期:05/29/2009 09:05:05 作者:邓启耀
[摘要]文化人类学与文艺美学因其研究对象的共域而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叉互渗研究实践,但却长期滞留于材料移植和理论移植阶段,未能促成艺术人类学学科范式的形成。其主要根源在于两个学科各持一端,一者固守实证主义立场,把艺术视为与生计、交换、政治体制等几乎无差别的社...
日期:05/27/2009 21:44:35 作者:何明
所谓生产性保护,可以理解为一种带有生产性质的保护手段。与博物馆式的保护以及其他的保护方式相比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的保护而言,生产性保护无疑是其最为合适的保护手段。 生产,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讲,就是人类从事某种创造财富或者使财富增值的活动过程。如果把财富理解为大众社会...
日期:05/15/2009 22:19:05 作者: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被各群体、团体, 有...
日期:05/15/2009 22:18:05 作者:刘新权
以文化差异性为核心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产生,是以手工生产方式为现实基础的。就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基础和生态条件而言,手工生产方式及其传统技艺需要首先得到保护和振兴。活态流变性是手工生产方式及其传统技艺的基本特征,只有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才能真正地保护和延续一种传统技艺。这意味着受保护的传统技艺必...
日期:05/15/2009 22:17:32 作者:
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思考
王晓灵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是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庆阳市大力实施“特色文化大市”战略,各级党政部门及社会各界为之做出了巨大努力,使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保护,形成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期:05/15/2009 22:16:54 作者:王晓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独树于世界文明之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民族中世代传承,是各民族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形式,已经成为了民族精神的固化物。通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建立起民族间和个人间团结、友爱、和谐的...
日期:05/15/2009 22:15:59 作者:周必素
东南亚地区民族众多、宗教多样,是世界知名的民俗博物馆,学术界公认的人类文化多样性(culturediversity) 的宝库。在全球化时代,面对外来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日益成为了富有时代意义的紧迫任务。21 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保护口头非物质文化的热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
日期:05/15/2009 22:15:10 作者:史阳
摘要: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具有丰富多样、开放兼容、跨国跨境以及和谐共存等特色的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例证, 提出坚持不脱离文化原生地的传承为主导、辅之以脱离文化原生地的传承等模式, 并强调应重视实践层面的探究...
日期:05/15/2009 22:13:04 作者: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新的报道对象进入了我国传媒的视野。特别是2006年, 国家宣布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及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 围绕“文化遗产日”和“国家名录”从传统纸质媒体到电视甚至网络, 非物质文...
日期:05/15/2009 22:12:31 作者:
遗产运动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活动和重大事件, 然而, 我国学术界对遗产学, 尤其是对所涉及的理论、批评以及复杂关系的研究相对滞后, 对一些学理方面的问题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这些问题不仅关乎遗产学的理论方面, 对我国现实所进行的遗产运动也有重要的借鉴作...
日期:05/15/2009 22:09:37 作者:
对加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思考 赵丽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中发布的最新定义,它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
日期:05/15/2009 22:08:01 作者:
本文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公共文化的概念联系的基础上, 回顾了传统日常生活的文化形式与公共文化的关系从同一到排斥再到相融的变化历程, 其中特别论述了遗产的社会命名作为非物质文化成为公共文化的机制及其问题,并展望了民族固有的非物质文化在今后的国家公共文化构成中的更宽广的前景。 “非物质文化”因...
日期:05/15/2009 22:07:19 作者:高丙中
由于整个冬天一直燥热,没有雨水,好像整个冬天里的温度一直在零度上下徘徊,而阳光也一直照耀着大地,每天的日照时间也不比往年少而是更多,于是,我们在感受不一样的冬天的时候,也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日子。于是,我破天荒地去了一趟北京农业展览馆,去看元宵节的“非物质展览”,思考多...
日期:05/15/2009 21:58:39 作者:
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呼麦向前冲 低如瀑布怒吼,直冲而下,高如苍鹰飞鸣,悠扬致远,透彻邈邈……用心聆听古老而神妙的蒙古族呼麦,它的旋律和韵味让人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美境中。 呼麦是蒙古民族一种古老的喉音艺术,它在蒙古民族形成之时就已经产生,并流传至今。目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新疆地区以及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蒙...
日期:05/15/2009 21:58:07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