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荡,水云边上的花都塱头村。塱头村也是第二批认定的古村落之一。12月初,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认定发布会在花都区茶塘村举行,茶塘村、三华村等37个村落榜上有名。广东省率先在全国启动古村落普查、认定、编纂等工作,目前,认定的古村落共64个。
日期:02/04/2010 10:26:17
作者:
云南省思茅市江城县康平乡懒堆房村的哈尼族少女载歌载舞欢度新春佳节(1月31日摄)。在懒堆房村这样一个哈尼族聚居的美丽村寨里,人们以最隆重的礼仪迎接新春佳节。大年初一到初五,年轻的哈尼姑娘穿上自己亲手编织的节日盛装比美、“赛装”,小伙子则在长辈的带领下打扫村寨,预示来年清洁好运;村里的长者做...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工艺等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引起热议。生产性保护也是传统戏剧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和一条重要途径。“生产”二字对于传统戏剧来说并不是外来语,每一个戏剧院团日常的头等大事就是“剧目生产”或曰“艺术生产”。没有剧目生产剧团就不能生存,而传统戏剧是依靠剧团进...
内容提要:浙江温州龙湾区“汤和信仰”, 是地方民间信仰中最具特殊性、典型性的个案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田野材料,对“汤和信仰”的产生和演变,“汤和信俗”申遗成功的叙述,阐释了自然传承和策略运用在民间信仰中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本人认为非遗保护与民俗学研究涉及的对象基本契合。民俗学研究属于形而上,非遗保护属于形而下,二者间的理想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然而,实际状况却并远非如此。本人认为,就实际状况看,非遗保护不仅未能给民俗学发展提供机遇和动力,反而妨碍了民俗学学科的健康发展,这种妨碍或损害大致有三:各色人等流...
在西部考察时,脑子里思考的最多的就是:生存权与话语权孰重孰轻?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怎样才能兼顾?这就是西部农民所面临的无法逾越地真情实况。2008年7月1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西部众多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整个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根基、源泉和生态场。只有尊重和保护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传承。只有文化得到传承,人类的创造力才能得到保护,才能体现文化的多样性。
为了深入研讨中国端午习俗流变,促进中国民俗研究与国际民俗学界交流,着力构建民俗节日文化研究、传承和发展的高端平台,中国民俗学会与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将联合发起主办“中国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嘉兴)”。一、本次会议所有与会者以文参会,会议参考论题如下:1、中国端午习俗与传统节日文化的民族化、国际化
虎年将至,庙会也进入了旺季。“中国的庙会已有数千年历史,大大小小的庙会数以万计,但却没有统一的全国性组织,也缺乏常规交流活动,更少见高端学术研讨。庙会如何走进当代、走向未来,在发展民族文化、振兴文化产业和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日,在东城区文化馆召开的首届庙会文化论坛上,来自全国...
中国文化报记者何静报道:1月14日,亚太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斐济、菲律宾、不丹、越南、蒙古、印度等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出席了本届研讨会。
日期:02/04/2010 00:00:32
作者:
真正可怕的不是外在的变化,而是人从心底开始与传统疏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地区在发展中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对优秀的文化传统抛弃得太快。商业的过度开发使我们失去了对文化传统的敬畏感,长此以往,一个民族必须具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价值观将会逐渐消退,尤其在多民族的国家,
由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我省学者提出并领衔承担的《中国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是我国首个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全面、系统、完整地采集收录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域苗族支系刺绣工艺的国家数据库。项目于2008年10月启动,覆盖包括贵州在内的8个省(市、区),将于2011年底完成。
1月20日,中国秦腔博物馆在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中段经典风情区落成,展馆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内容最为纷呈的地方戏曲专业博物馆,这个投资达上千万元的中国秦腔博物馆将于1月26日隆重开馆。
日期:02/03/2010 23:47:41
作者:
日前,一家专门收藏和保存皖南皮影戏文物及作品的民间皮影戏博物馆在安徽省宣城市水东镇开放,由中国美术学院设立的中国数字皮影戏博物馆前来对皖南皮影戏的现存品进行了图像采集工作,对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保存。
日期:02/03/2010 23:46:03
作者: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少不了人的作用,没有人的口耳相传,代代相授,民间文化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殆尽。”长期致力于“非遗”保护的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靳宗伟认为,保护传承人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鉴于目前部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年龄偏大,生活...
日期:02/03/2010 23:44:36
作者:
|
内容分类
Digg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