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rss订阅 手机访问 
专题
简报(第六期) 一、《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课题组会议纪要 二、《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课题组与各省学者的交流信息  三、甘肃省民间工艺美术考察汇报  四、“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课题组成员名单 一、《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课题组会议纪要 时间:二OO二年八月六日。 地点:中国文化研...
日期:03/08/2010 14:23:02 作者:
简 报(第五期) 一、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课题组工作进展概况 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西北人文资源所有的专业分类及数据库框架设计与信息采集表的制作,今年开始完成陕西和甘肃两省具体的信息采集与数据库制作工作及实地考察工作。为了更好更准确地完成课题的工作任务,西北人文资源课题组全体人员于今年五月八日到中华文化信息网观看他们为我们课题...
日期:03/08/2010 11:17:06 作者:
为了解决数据库的制作问题,我们正在多方的寻找合作的对象,目前我们有意向和“中华文化信息网”合作(其实还是在选择之中)。为了了解对方的技术力量,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所设计的框架是否合理。决定由专家组成员赵权利负责以陕西木刻年画为例,设计了一份较详细的图表(包括图片和概说),由科...
日期:03/08/2010 11:13:30 作者:
在大多数情况下,“文化自觉”不会自然发生,它常常是在灾难或巨大的民族危机之后的一种深刻甚至痛苦的反思,当一个民族缺乏“文化自觉”的时候,任何来自外部的“越俎代庖”式的“保护”,都是暂时和难以真正起作用的。
日期:03/05/2010 09:07:33 作者:田青
2003年12月27日,“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2003年年会在北京召开。课题组长方李莉主持了会议,各子课题组负责人通报了本组2003年的工作情况。通过总结和讨论,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开发,其不仅仅只是西部目前正在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亚洲乃是全世界都正在面临的问题。我们做的工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西部人文资源的开发,不仅仅...
日期:03/02/2010 10:58:55 作者:
2003年3月13日,“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子课题组座谈会在西安召开。课题组长方李莉主持了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李利安、马建军、张茂泽、朱士光、吴宏歧、刘景纯、严艳、李瑞、萧爱玲、于风军、王宁宇、陈山桥、李红军、张新生和付京华。会议内容主要是交流近期的工作情况。
日期:03/02/2010 10:57:19 作者:
2002年12月30日,“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2002年年会在北京召开。课题组长方李莉向大家表示了新年的问候,并向大家宣布:科技部根据我们上报的材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评估,最后为我们第二期工程批拨了200万元专项资金,为我们课题下一步继续进行提供了资金上的保证。
日期:03/02/2010 10:55:31 作者:
2001年11月23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在京召开了“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专家论证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文章院长、张庆善副院长参加了会议,并作了讲话。到会的专家有马西沙、晁华山、唐晓峰、赵世瑜、王家树、孙建君、冯双白等。这次会议,就课题组所作的数据库框架和信息采集表请在京的有关专家进行了讨论和论证。
日期:03/02/2010 10:54:19 作者:
2001年6月18日,“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开题报告会在北京召开。费孝通、龚育之、汤一介、王尧、冯其庸、梁从戒等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主持会议、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文章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向与会的专家们致词。
日期:03/02/2010 10:52:32 作者:

七天长假之后,经历了家人团圆、走亲访友、逛传统庙会,或是携全家外出旅游的人们,重返工作岗位。但春节尚未过完,年味仍飘散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鞭炮声可持续至正月十五。品味2010年的虎年春节,虽然传统年俗仍是主流,但各地在发掘、保护和传承春节优秀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致力于创新形式,如“红歌”演唱、发送“红段子”拜年、在庙会举办非遗展等,

日期:02/26/2010 17:51:53 作者: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将于2010年2月27至3月30日在京举行。
日期:02/26/2010 17:49:06 作者:
西藏博物馆 贵州黎平县地扪生态保护区 广西靖西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 贵州梭嘎传统村落保护区 广西南丹白裤瑶生态保护区 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  2000~2009:跨越,十年。  1999年至2009年,是我国博物馆水平整体提高与迅猛发展的关键十年。根据国家文物局的...
日期:02/11/2010 21:01:49 作者:
20世纪70年代末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引发了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持续性剧烈变迁过程。涉及社会及文化变迁的各种研究,业已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科学之显著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物质文化层面看,从文化的物质形态及其与意义世界的关系看,社会变迁究竟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基于社区的田野调查,全面地把握包括物质文化在内的...
日期:02/11/2010 20:57:22 作者:周星
新华网拉萨2月8日电(记者 普布扎西)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泽当“泽帖”工艺,目前在西藏山南乃东县民族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得到拯救和传承。这里有30多人常年编制“泽帖”,销售网络遍布海内外。
日期:02/11/2010 20:56:34 作者:
步入春节倒计时,人们在对春晚抱有期待和好奇之外,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但不论褒贬,春晚仍然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春节的传统节目。春晚为什么会被接受?因为它与“年心理”一致。春晚的主题是欢乐的,符合人们的情感表达,成为笑星的福地。可以说,当代笑星的知名度是春晚成就的,更是“年心理”、“年文化”成就的。
日期:02/11/2010 20:55:45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