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文化创新的核心在于精神创造

[日期:2011-03-15] 来源:  作者: [字体: ]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带来了《加快建立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的提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还就贯彻落实新近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促进当代文化创新、文艺创作如何提升社会文化品格、地方戏曲保护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非遗要依法保护重在传承

  王文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意味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依法保护的法制轨道。“我们要加大非遗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非遗保护的重要意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具体内容,同时积极制定多项措施全面落实。”

  王文章强调,要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传承人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但这个保护不是说要把传承人养起来,而是要给非遗的传承创造良好的条件。从今年开始,国家已经提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待遇,每年的补贴从8000元提高到1万元。此外,文化部正在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非遗生产性保护的贷款减免税等优惠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对非遗知识产权的保护。”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非遗保护中出现了“重申报轻保护,重经济开发轻传承”的现象,对此,王文章明确表示,要“建立健全名录项目和项目传承人的监督检查和退出机制,并对因保护不力造成损害的要追究相关责任”。对非遗保护做到“科学”和“全面”,针对非遗的不同类别,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非遗项目的保护标准和实施细则。同时,遵循非遗恒定性和活态流变性规律,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遗项目采取抢救性、生产性、整体性等多种方式的全面保护。

  王文章还指出,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年人中间的教育和传承,让年轻人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民族、对国家、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创新的意义。

  加快建立 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

  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确立自身的文化地位,扩大自身的文化影响,倡导本国的文化价值观,相继设立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艺术荣誉制度和奖励制度,来表彰在文化艺术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如美国国会主办的美国国家艺术奖、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设立的新加坡文化奖、韩国政府设立的世宗文化奖等。目前,我国还缺乏此类制度。

  对此,王文章表示:“建立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已十分紧迫。”他认为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的建立,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对文艺家的尊重,对他们创造成果的肯定,也标志着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创新发展的期许,对当代文化创新发展成果的自豪和不断推进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的努力。“伟大的时代,需要有更多反映这个时代并与这个时代的变革精神相称的艺术精品,也需要有更多被社会认知的这个时代的代表性、标志性的艺术家,所以说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的建立正当其时。我们应该看到,它不仅是表达对艺术家及其创造成就的肯定,也有一个建立我们国家自身艺术评价体系的问题。艺术评价体系的建立及确定,是关系到我国文化艺术创新发展的方向及国际性地位的问题。”他还认为,建立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不仅要给予杰出的艺术家荣誉的肯定,也要从相应的待遇方面给予保障。“据我了解,有不少著名艺术家在看病、住房甚至生活方面有实际困难。要通过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的带动,使杰出的艺术家和许多著名艺术家的生活、工作待遇及条件得到较好的改善。”

努力推动当代文化创新>

  除了加快建立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外,当代文化创新也是王文章经常思考的问题。他说,当代文化创新是摆在当代文化建设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文化的本质是创新,文化创新是判断一个民族是否充满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一个国家强弱兴衰的关键因素,而文化创新的核心在于精神创造。“我们当代的文化创造,应该成为一种驱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虽然这种文化的内涵不专指文学艺术,但文学艺术是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它们既是当代文化创新发展的一种反映,同时也应该以自身的精神创造引领时代的精神。”王文章认为,通过精神创造的成果,可以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精神和价值取向,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评价还能建立起一整套文艺评价体系。在这之后,好作品才能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鲁迅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的火花,是引领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文学艺术创造如何引领时代精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现阶段,怎样以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王文章提出,要“奉献精品、服务人民”。他希望文艺作品创作要引领和提升社会文化品格,“在满足群众不同层次文化生活需求时,不能忘记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高品质文艺作品来提升大众的欣赏水平,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品格。”

  要下大气力 保护地方戏曲剧种>

  “地方戏曲是我们民族传承下来的最精粹的文化创造,是和人民大众最贴近的艺术方式。而且今天已经不可能再产生新的地方戏曲剧种了,在不可能产生、只可能消亡的背景下一定要对地方戏倍加珍视。”王文章表示。

  如何保护地方戏?王文章希望地方政府能增强对地方戏的重视程度,在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剧团经营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保障。地方戏曲院团也要加强自身的建设,通过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灵活经营方式。要为观众多演出,和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激发自身的活力。不能以“任何事物都有自然消亡的规律”为由漠视珍贵的民族戏曲遗产。“保护地方戏,既是我们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现实的文化艺术欣赏要求的需要。”王文章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记者 李珊珊)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