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民间文化思考:农村老手艺该怎样自我“进化”

[日期:2011-01-2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字体: ]

一个人,30年的民艺研究,横跨民间美术、手工艺、设计教育等诸多领域;

一个团队,10年的田野调研,调查传统手工文化资源村落275个,走访民间艺人336位,收集实物资料3万余件(套);

一份报告,42个县、51个乡、1138位农户的专项调查,32万字。

2011年1月10日,《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成果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农村手工艺”这个似乎熟悉又有点陌生的词汇重回人们的视野。在感受久违了的手工文化温情的同时,人们也认识了这个项目的主持人――潘鲁生,以及他所领导的一支致力于民间手工艺研究的团队。

“如果工艺是贫弱的,生活将随之空虚。”千百年来,中国传承着独特的造物文化,农村手工艺便是其中离生活最近的那一部分。在工业文明的今天,农村手工艺如何才能拥有更肥沃的生存土壤,该选择怎样的创新道路,又该以何种方式发挥其蕴含的文化功能?

展览虽已结束,深层思考却刚刚开启。

小手艺 大传统

“没有断裂的文化之根”

一双用柳条编织的大手立于展厅之外,手指串起红色的丝线,欢迎着观众;三道木门分立各个展厅入口,结合着传统韵味和现代创意;一面由3600个中国结铺满的长壁上,中国红熔铸着辉煌与沧桑……

在展览现场,4000余件农民巧手制作、用料天然的手工制品,让观众沉醉于民间的智慧。而将农村手工艺带入国家级艺术殿堂,潘鲁生想要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怀念。他认为,民间文化源远流长,且地域特色鲜明,人们能从中获得普遍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潘鲁生:农村是一个民族、国家社会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最大的承载体系,拥有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传统手工艺是民间文化的代表,是没有断裂的文化之根,这个根不能轻易丢弃。

展览中,有一面照片墙,150张照片展示了150位农村手艺人劳作时的双手:有的在雕刻桐杨木,有的在创作年画,有的在编织柳编,有的在编织中国结……在这些手中,一件件手工制品奇迹般地完成了。

潘鲁生:农村手工艺是以农民为创作主体、以农村自然与文化资源为基础、发掘农民手工创造力的造物活动,在现代化的产业机制建构下,可以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

在潘鲁生的眼中,农村手工艺的文化价值有待重新挖掘和认识。

潘鲁生:对孩子来说,玩、捏、编等手艺,手与脑合力工作,可以开发其心智;对于城市人,可以陶冶情操,调节和平衡心理;对于农民,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形成文化自豪感,另一方面也使民间文化的价值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认同与尊重。

小物件 大产业>

“健全中国手艺产业链”

潘鲁生的田野调研,让农村手工艺的现状和问题更为客观、清晰和具体起来。

山东临沂拥有经销公司679家,带动农民15万人,收入近10亿元;巨野,有4个工笔画专业镇、20个专业村、322个专业户、40多家农民书画协会,2007年工笔画总产值4500万元;曹县,现有各类桐杨木工艺产品经销公司5500余家,85%的农户、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在从事桐杨木工艺产业及其相关服务业;潍坊杨家埠,全村51.5%的人口在从事风筝、年画生产与经营,2007年销售额达3511万元。

通过调研,潘鲁生发现,众多手工艺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县逐步成长起来,呈现出规模化的态势,带动着农村手工文化产业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生产方式迅猛发展。

潘鲁生:现在山东临沂生产的柳编和红花乡生产的中国结都已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个别地区甚至已经形成了有规模效应的产业集群。现在的问题是,产业化形成后,我们应该如何对手工文化产业进行研究、引导和拓展。

农村手工艺还有一个特性:环保。比如,柳编的原材料来自于当地的杞柳、土布的原材料为当地的棉花,“就地取材、量材为用、就材加工”,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基本原则。潘鲁生一直认为,农村手工文化产业“应该融入环保经济的大潮。这既关系到传统技艺的保护,又可以发展能耗低、附加值高的低碳产业,一举多得。”

农村手艺人的收入,是潘鲁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农村手工艺以“贴牌”、“代工”为主,加上农户处于产业链末端,且产品大多面向批发市场,利润空间小,农户收入普遍偏低。一件柳编,手工费从1.3元至3元不等;中国结穗子,手工费从2000年的0.6元/个降至2008年的0.035元/个;高密的毛绒玩具产业,2007年农户月收入仅有500元到2000元不等,而中间人的月平均收入却达近万元……

潘鲁生:作为生产主体的农民收益相对较低,就不可能保证产业发展的持续、稳定与健康,也不利于农村手工文化产业走上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健全“中国手艺”的产业链,对于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非常重要。

潘鲁生建议,可以成立农村手工文化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并发放小额贷款等,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实惠和方便。

土特产 新创意

“避免被遗忘,避免被同化”

柳编的装饰屏风、储物柜、现代座椅、宠物篮,桐杨木的便签盒、纸巾盒、钟表,花格子布披肩,现代版的掐丝珐琅彩年画……这些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师生参与设计的手工艺品,无一不是传统手工元素与现代生活理念融合的结果。观众惊呼,土布不土!

潘鲁生:手工艺并没有落伍,它通过转型,又进入现在的生活。不过,农村手工艺的品牌、设计等水平不高,是当前最紧迫的问题。传统手工艺应该和现代创意设计相结合,才能建立起传统与当代的内在联系,形成手工艺在现代生活中新的表达和应用,激发农民的创造力,扭转“贴牌”、“代工”的现状。

农村手艺人有技巧有经验,但受知识结构及生活环境的局限,产品易循老套路;不少企业能找到市场空间,却常常为产品创意不够而苦恼。为此,潘鲁生提议开辟一个帮扶渠道,例如成立设计师志愿者队伍,加强调研,开发满足国人需求的产品。

潘鲁生:要注意创新与传承的关系。一方面,吸收人类工艺文明演进的成果,例如,使用数字技术创造新的美学形态;另一方面,守住不同品类手艺中最核心的技艺、内涵和韵味。传统手工艺,既要避免被遗忘,也要避免被同化。

“现在,柳编篮子比塑料储物箱更受欢迎,家织土布的电脑包更有韵味,生活节奏、生态观念在发生变化,手工艺的文化功能也相应在发生变化。”潘鲁生认为,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生活选择的过程。“一项传统手艺,人们需要,就会自觉地传承、创新和发展它,在这个过程中,手工艺也才能形成真正的生命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记者: 徐红梅)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