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2010全国两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话题引人关注

[日期:2010-03-10]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字体: ]

“两会”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又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焦点话题。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委员提议,按照联合国的办法,对申遗项目采取专家长期的监督和定期的审定机制,对走味、走样的项目可以采取警告和除名,以维持非遗项目的纯洁性和严肃性。

范军代表建议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大、中、小学教育中,使全国人民都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另外,政府部门应该牵头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合理加以利用,要让群众参与进来,让民间的力量加入到保护的行列。

有代表指出,然而尽管政府不断发力,媒体不断聚焦,在全国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处于提及率高,普及率低的尴尬处境。在某项针对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中显示,对于“究竟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5%的同学能知道大概含义。而能列举出本地区至少5个文化遗产的也仅仅才8%,对于“从什么途径知道当地文化遗产”的问题,有20%的人表示自己并不知道。

天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方曲艺之乡,又是民间美术和艺术的汇集地,可谓是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宝库。目前,天津市有京剧、宝坻评剧、天津时调、京东大鼓、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回族重刀武术、汉沽飞镲、相声、京韵大鼓、河北梆子、评剧、风筝魏制作技艺、天津皇会等1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的“非遗”保护脚步也在逐日提速,去年6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成立。该中心存录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获得的大量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

今年,坐落于李纯祠堂的天津市非遗博物馆也在筹划中,预计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多方发力、齐头并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率高起来,让文化遗产的魅力深入人心,才能影响更多下一代,才能让其有传承的希望。(记者 张琛 摄影 记者齐琦)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