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rss订阅 手机访问 
著作推介
王宁宇、党荣华:《陕西药王崇祀风俗考察记》
这组关于陕西地域内药王孙思邈崇祀风俗的田野考察笔记,第一篇从15年前开始动笔,最初的考察是由我的合作伙伴、时任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的党荣华先生发起的。其目标原设定为对一个村子的一项特色乡俗手工艺活动进行访问采录,但由此引出的问题和线索越来越多,追寻访查的范围也随之扩大
日期:05/10/2010 12:52:12 作者:
董波:《呼图克沁——蒙古族村落仪式表演》
能够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中心主任方李莉研究员艺术学专业的第一位博士生,既是缘于偶然,也是我毕生最大的荣幸。在三年难忘的博士研究生攻读期间,方老师悉心教诲,不仅帮助我顺利完成了跨越音乐学与人类学两个学科的艺术人类学方向的博士论文,而且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带领我步入学术研
日期:05/10/2010 12:50:32 作者:
方李莉主编:《西部人文资源论坛文集》
会议结束了,论文也结集出版了。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将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都收入本书中,另外,学者们在会议最后讨论时,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观点,这些新探讨非常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思考中予以关注。主要问题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第一,面对我们的有关西部人文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一课题,还有面对国家目前进行的民间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我们应该怎样认识
日期:05/10/2010 12:48:58 作者:
方李莉:《西行风土记》
这本《西行风土记》,是我于2002年至2004年之间三次到陕西省的陕北陕南关中地区考察时所做的笔记。至今才被整理出版,中间隔了很长的时间。客观的原因是因为这些笔记并不是独立的,是为了完成国家重点课题《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和《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而下去考察时顺便写的
日期:05/10/2010 12:47:33 作者:
钟福民:《中国吉祥图案的象征研究》
内容提要:吉祥图案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艺术,是各个时代最广泛的艺术,它寄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存经验和文化想象。本书运用图像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理论,文献与田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多种载体上的吉祥图案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通过对中国吉祥图案象征的研究,有助于更接近本质地理解中华民族在艺术创造和接受中的...
日期:04/21/2010 13:43:00 作者:
基思-特拉斯:《后现代性下的生命和多重时间》
本书探讨的是社会文化情境中的生活,而书本身也是社会文化关系的产物。我为写作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大大得益于我的阅读写作伙伴们组成的小型共同体无私奉献的时间与帮助。因此,我将再一次感谢琳达·卢瑟福德(Linda Rutherford)和齐格蒙德·鲍曼长期以来对我的深切指教。
日期:04/12/2010 18:49:19 作者:
伊万·布莱迪:《人类学诗学》
内容简介本书大胆地超越了人类学的学科界限,开拓了人类学诗学对话的领域,对民族志撰写的性质进行了十分缜密的思考,着重探讨了诗学在传统撰写中的地位,并同时探讨了将来写作民族志的多种可能方式。
日期:04/12/2010 18:46:16 作者:
川西羌族:“弟兄祖先历史心性”的启示——访《羌在汉藏之间》作者王明珂教授
川西羌族:“弟兄祖先历史心性”的启示 ——访《羌在汉藏之间》作者王明珂教授 王洪波 《中华读书报》2008年6月25日 《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无疑是一本严格的、专业性很强的学术专著,其主要读者应该是民族史、人类学等领域内的专业人士。不过,这...
日期:04/08/2010 18:36:18 作者:
罗丰:什么是华夏的边缘——读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整个汉文世界的民族历史学(ethnohistory)或历史人类学(historical anthropology)著作中,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精湛细部研究的著作称得上是凤毛麟角,而王明珂教授的《华夏边缘》却正是这样的作品。知道或了解华夏民族边缘的形成并非一个遥远而古老的知识,经过作者的描述我们才有恍然而悟的感觉。这种酣畅淋漓的论述所带来的震撼是最
日期:04/08/2010 17:13:35 作者:罗丰
方李莉:《陇戛寨人的生活变迁——梭戛生态博物馆研究》
方李莉,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科技文化教育专门委员会委员。1996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被录取到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做...
日期:04/02/2010 09:40:04 作者:
张旭鹏:三十年后再读《东方学》
一如瓦里斯科在评价《东方学》时所言,萨义德提出了正确的问题,但或许没能给出正确的答案。……(不过)后殖民主义并不诉诸强力的解构,而是借助迂回的建设,以求在东西之间开辟一方催生多种可能的空间。这大概是人们 在三十年后重读《东方学》,还能从中汲取灵感的原因吧。
日期:03/15/2010 11:26:03 作者:张旭鹏
埃文思-普里查德:《论社会人类学》
编辑推荐 我们不无惊奇地发现,西方人类学在经历了结构主义风潮和后现代主义的心灵空虚之后,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回到这本半个多世纪前写就的入门著作来反思人类学的命运。
日期:03/13/2010 20:44:14 作者:
尹涛:读《美术、神话与祭祀》
每个人,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对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可能没怎么留心、也没想过为什么,或是即使想了,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当有一天,他(她)偶然从一本书,或是其它地方晓得对这些事情较为深刻的解释以后,可能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里边隐藏着这么大的道理! 我就有过类似的经历。在黔北地区农村长大的我...
日期:01/04/2010 21:39:45 作者:尹涛
张亚辉:作为他者的乐户
《乐户》一书是乔健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联合两位山西本地学者共同写成的,其核心内容是对山西上党地区的乐户的研究。两位山西学者,刘贯文是偏向于历史学的,李天生则专业从事戏剧研究。整个调查是由乔先生设计,三位学者共同执行的。调查结果分为“论述篇”和“资料篇”两个部分,出版在...
日期:01/04/2010 21:38:29 作者:张亚辉
詹长智:一部文化人类学的力作——读田明新作《土家织锦》
己丑春节刚过,收到田明兄寄来的新作《土家织锦》。打开邮包,展读新作,让我惊喜,更让我震撼。首先是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的封面装祯,简洁大方的十六开精装本中间镶嵌一块土家织锦真品,让人真正触摸到质朴深遂的土家织锦文化。浏览全书纲目,但见视野广阔,结...
日期:12/24/2009 15:37:54 作者:詹长智
内容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