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风俭:城市里的农村移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危机
2011/8/10 19:32:50

城市里的农村移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危机
——北京城区进城务工农民与农村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调查①
翟风俭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北京 100029)
 
摘 要:通过调查北京城区的部分进城务工农民,考察他们目前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对城市文化及他们自己乡土文化的认同观念,所反映出的问题是他们中多数对自己的乡土文化并不认同,中国农村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面临严重危机。
关键词:调查;进城务工农民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危机
分类号: G112文献标识码: A〖HT5H〗文章编号: 1672-9838 (2011)02-0018-08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传统农业大国,而我国资源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数量的文化表现形式是在传统农耕社会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因此农民和农村社区对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至关重要,他们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主要的传承载体之一。然而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城市劳务市场的开放,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有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外出务工农民一亿四千多万。②随之而来的,农村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问题也日益凸现。离开了土地的新一代中国农民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在强大的工业社会文明的包围下,传统的农业文明在工业化——后工业化社会将何去何从?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针对在京的部分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成分构成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采取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1份;同时对其中一些调查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口头访问。调查主要集中在北京城区的建筑工地、幼儿园后勤、大学食堂、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美容美发等行业。其中,男性184人,占55.6%;女性147人,占44.4%。汉族受访者占95%以上。年龄最大的51岁,最小的16岁,绝大多数在40岁以下,其中30岁以下的占71.3%,20岁以下的占28.1%。
2.教育、婚育及收入状况
调查对象90%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3%,未上过学或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很小。从婚育情况看,近三分之二的人是未婚,已经结婚生子的仅占34.7%。从收入水平看,他们的收入普遍较低,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人月收入在七八百元水平上下,仅有两成多的人月收入能达到1000元以上,其中12%的人月收入在1000至1500元之间,7.5%的人能达到1500至2000元,仅有3%的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
3.离乡打工时间与回乡频率
调查对象中有将近一半的人离家打工在3年以上,其中离家打工5年以上的占17.8%,3到5年的占30%;而初次出门不到一年者占23%。80.7%的人承认自己家乡出门打工的人很多或者比较多,认为外出打工在当地比较普遍,只有11.5%的人回答自己家乡出门打工的人很少。从回家的次数与频率看,三分之二的调查对象一年至少回家一次,一到两年回家一次的仅占7.5%,超过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仅有4.5%,另有6.6%的人回家次数不确定。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民外出打工的现象比较普遍,不少人已经外出好多年。外出者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尤其是30岁以内的未婚青年居多。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初进入城市的第一代农民工而言,这代青年应算是“第二代”或“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当中九成以上接受了9年制义务教育甚至更多教育,其成长经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体同步。经过了“文革”的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破坏比较严重,农村地区亦不例外,改革开放后部分农村地区虽然有所恢复,但建设性的破坏更加严重。因此,传统文化留在这代年轻人身上的痕迹远比留在他们父辈、祖辈身上的要少。可以说,正是这一代人,是对“传统”最&ldq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