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的联络,课题建立了一个网站,及时公布课题的进展情况。另外,还定期出通讯,公布大家的阶段性成果。几年来通过课题的相互切磋和交流,我们不仅完成了国家的研究任务,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人才,尤其是一些年轻学者,通过做课题,在业务水平上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
三、课题的主要观点>
我们认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今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方,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产,正成为一种人文资源, 被用来建构和产生在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活用成当地的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不仅重新模塑了当地文化,同时也成为了当地新的经济的增长点。
因此,如果说在工业文明时期,各个国家争夺的对象主要是自然资源的话,在下一轮的后工业文明时期,各个国家要争夺的不仅是自然资源,还将包括人文资源,今后人文资源是否丰富也将是一个国家国力是否强盛的标志。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认识,在今后人类社会有关人文资源的保护与研究方面我们就将落后于其他国家,在人类社会新的一轮转型中我们将失去主动权。因此,对于人文资源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其与中国的未来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
以上是我们的基本立论,在这样立论的基础上,我们对几个重要的概念进行了梳理。首先我们对人文资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人文资源”的概念,是本课题学术总指导——费孝通先生在课题立项时提出来的。费孝通先生指出,人文资源是人类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创造,它不是今天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是自古就有之的。但将其作为资源来认识,却是今天才有的,所谓资源是为一定的社会活动服务的,离开社会活动的目的,资源毫无意义,甚至可以说,也就没有了资源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讲,资源并非完全客观的存在,当某种存在物没有同一定社会活动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是远离人类活动的自在之物,并非我们所论述的资源。也就是说,如果人类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静态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博物馆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联系,其仅仅只能称之为遗产,却不能称之为资源,只有当它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活动及社会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后,才能被称之为资源。
我们认为,在新的时期,从遗产到资源这一个措辞的转换是有它的时代意义的,同时也是对文化遗产如何在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新定义。从逻辑学上讲,概念是一切推理活动的基础,因此,概念是思维活动的一个基础,我们可以透过概念探知人们内心的理念和渴望实现的目标,在这个层面上而言,概念起到了一种信号传递的作用。比如,“人文资源”同“文化遗产”相比,就传递并强调了“文化”的资源意义和价值,这其实已经为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意义的阐明做了一种铺垫。本课题用人文资源这一概念,不仅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还是在考察中我们亲眼目睹了西部的民间文化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可以称其为传统文化的重组或重构,而这种重组和重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不同的力量、不同的权力对西部传统文化的利用与开发所造成的。而这种可供人们利用和开发的文化,就被称之为资源。
但西部的人文资源,西部的文化传统是在如何的被开发和利用?开发和利用的终端表现形式又是如何呈现的?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注意到了其中重要的几个关键部分:第一是西部的人文资源,其是西部民间文化再生产所需要加工的原料;第二是各种“权威”、“权力”的“力”的体现,这种“力”不仅是来自国家、国际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