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人文课题”简报(第九期)
2010/3/8 15:05:47

一、课题组2003年除旧迎新会
二、2003年9月课题组考察情况
三、子课题组组长2003年年会纪要 
2004年元月 北京
一、课题组2003年除旧迎新会
2003年刚结束,我们又将迎来新一年的春节。去年一年虽然受到“非典”干扰,但我们的工作还是照常的顺利进行。
2003年12月27日我们在中国文化研究所会议室召开了在京各子课题组长会议,会议结束后,在京的课题组全体成员在蜀南人家风味酒楼欢聚一堂,除旧迎新。回望过去的一年,大家为课题做了不少工作,同时,各自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成绩。除完成了数据库的任务外,一些学者还交来了不少实地考察报告与论文,共40余篇,约50余万字,这些考察报告与论文,将是我们2004年的西部通讯的主要内容。
也有个别组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任务没有按时按计划完成,但都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会尽力赶上各组的进度。总之,展望新的一年大家充满信心。
目前,对于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科技发展两股热潮中的新文化运动,同时,人们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将是这个民族在世界上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象征与标志,因此,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各个国家已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我们国家也不例外。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更是将这一工作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推动。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我们课题组研究工作的外部环境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因此,大家表示,一定会珍惜这种良好的工作环境,努力的工作,争取早日顺利将课题完成。
二、2003年9月课题组考察情况
2003年9月初,方李莉、马盛德、付京华、胡晶莹到青海西宁参加“江河源文化与西部开发”研讨会,会后与当地课题组成员马成俊(民俗组)、马达学(舞蹈组)、曹娅丽(戏曲组)见面座谈,检查课题的进展情况,并吸收了当地学者马建设、卢继庆、左良为工艺组和美术组成员。
另外,方李莉、付京华、胡晶莹三人到青海黄南自治州考察当地藏民风俗民情,考察了唐卡、堆绣,并采访了当地艺人。
中旬,方李莉与付京华到甘肃兰州,在当地收集了大量的有关甘肃省的文史及地方志等资料,并与当地学者郝苏民(民俗组)、彭金山(民俗组)、王宏恩(工艺组)、李文君(美术组)、赵劲辉(美术组)等交流工作情况并检查了课题的进展情况。9月11日晚上和当地学者在黄河边一起赏月度中秋佳节并商谈工作。还吸收了当地学者田卫戈、张国荣、张斌宁到课题工艺组,方李莉具体安排了他们的分工、工作量及完成时间等。
2003年9月2日至9月28日,“民居”组顾森等一行三人在西安、延安、榆林地区进行了考察。重点考察了最北端的榆林地区。在榆林老城,他们对十余处保存好和保存较好的民居进行了调查和记录;在神木县,对县城老城内保存较好的街巷、大院、民居的影壁等作了较细的调查和记录,对古镇风貌保存较完整的高家堡镇也专程进行了调查和记录;米脂县是一个窑洞建筑非常典型的地方,他们除了在县城作广泛调查外,还专程到远离县城的几个点上去考察了著名的“大院”式民居建筑组群;在佳县,调查了县城内的保存较完整的老街巷和“大院”,也到县城外的一些著名民居建筑群落作了考察。在延安,主要考察了曾作为革命领袖和中央机构居住的一些民居,如枣园、杨家岭等地。这些民居保存得很好,也有较强的典型性。此外还考察了万花屯民居及延安大学多层、连排窑洞。
在考察的同时,他们还走访了当地文物、文化部门一些知情者,为他们提供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材料和调查点。
在考察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民居在小城镇的建设中迅速地消失,这很让人心痛和担忧。从西安出发,第一站是榆林地区的绥德,因为得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