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人文课题”简报(第六期)
2010/3/8 14:23:02

简报(第六期)
一、《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课题组会议纪要
二、《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课题组与各省学者的交流信息
三、甘肃省民间工艺美术考察汇报
四、“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课题组成员名单
一、《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课题组会议纪要
时  间:二OO二年八月六日。
地  点:中国文化研究所会议室。
与会人员:方李莉、乔建中、任大援、刘文峰、马盛德、赵权利、杨阳、王涛(代赵朝洪)、
付京华。
会议内容:1、工艺组副组长杨阳汇报到甘肃考察情况;2、检查各子课题组工作完成情况;
3、下一步工作安排。
会上首先由工艺组杨阳汇报她和焦宝娥的甘肃之行,收获很大。共收集文字资料数百万字,图片千余张(详见考察日志)。课题组有一个规定,每组学者下去考察,都必须撰写考察日志,回来后提交秘书组,印发给大家,同时还要做口头上的汇报和讨论,这样不仅促使考察者认真观察西部人文资源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同时也帮助没有下去的学者了解西部的一些情况。
接着由各子课题组汇报课题完成情况,除戏曲、人文景观组已交部分数据现正在制作外;文物与考古组基本上按计划完成了一部分,他们交来了所做样式;音乐组8月底前可交陕西部分的4-6万字和图片;舞蹈组已备齐部分资料,也做了样式,8月底可按计划交一部分;美术组人员组成较晚,现有人员手头工作太忙,甘肃部分已组织好人员完成,还需物色合适人选完成陕西部分;人口与人文教育组也可以在8月底先交一部分;宗教组由于换人,新的成员才组成,首先要把框架和信息采集表做出来,数据资料晚一步交;民俗组7月份交了框架和采集表,设计得很好,很细致,可供各组参考。地理历史组也是新组成的,他们的方案已交上来,但在格式上还需修改;工艺组要收集的数据大多是前人没有做过的空白地带,资料少,摊子大,而且大多数都是亲自到下面采集来的第一手资料,相对来说工作难度就比较大,但大家的工作热情很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负责染织、服饰、陶瓷的杨阳、焦宝娥、邱耿钰副教授因为平时教学工作较忙,只能利用暑期到甘肃、陕西、青海收集资料。
课题组长方李莉在会上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她说:按计划本课题将于今年11月左右请科技部和有关领导及专家学者验收阶段性成果。在这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好的工作是编辑一本《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的编辑手册。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工作有三点:
第一、如果我们还要进一步向科技部申请经费,其将会委派有关专家对我们的所有方案及阶段性成果进行严格的审查。为了能经受得起审查,希望每个子课题组再一次将自己的框架设计重新审理完善一遍,尤其是以前写的概述,可以改称为框架设计方案构想或编写说明。主要叙述框架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文字大约在3~5千字即可。
第二、在具体填写每个省的采集表的同时,希望大家在每个省的概述部分要写得精彩一点。主要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有关历史变迁和历史传承部分的简述;二是地域分布及风格或行为特征的概况,其中包括其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及生活方式等其他文化现象之间的大体关系,另外还有其保存与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由于专业不一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撰写,每个省的文字大约在1.5-2万字之间。可以先完成陕西省一个省的概述,甘肃省的可以推迟一步完成。各科目拿一个省当样板,构架要精彩、细致,概述部分要发挥出较高的学术水平。
第三、希望还未交稿的子课题组能尽快交一部分稿(包括文字、图片或音像),以便进行数据库的试制工作。
会议结束前,让每个子课题组长将本课题的成员作了再次的核对(详见《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成员名单)。
二、《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