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方李莉教授锻造的第二个理论工具。这里把景德镇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然社会,自然社会是还没进入工业化的社会,甚至还没进入规模性手工业化的社会;第二个阶段是物化社会,是工业化的城市社会,包括手工业(初级物化社会)和机械工业(高级物化社会),从某种意义来讲,物化程度越高,其文明程度就越高;第三个阶段是符号社会,是在反思物化社会以后出现的知识型的社会。物化的社会与自然社会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有商品的生产与消费,通过商品与市场连接,其市场连接的范围越大,它的产量就越大,城市化、工业化的程度也就越高。而符号社会则是依托遗产为资源进行符号化生产,将符号消费、审美消费纳入到新的商业体系中。
(6)“活历史”是方李莉教授锻造的另一个理论工具。该理论工具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所谓的空间性就是由器物构成的物质空间,而时间性则是由这一物质空间所形成的历史流变,是从今通往过去和未来的。这是在费孝通先生“三维一刻”理论和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把遥远过去的考古遗迹和最早的记载作为起点,推向后世,同样亦可把现状作为活的历史,来追溯过去”的理念中抽离出来,并加以发展的理论工具。
 
3.物(瓷)的文化传记
在上述理论工具地运用基础上,在梳理和解构景德镇的陶瓷历史时,就有了如下的看法:作为物品的景德镇瓷器有一个非常有力的故事可以讲述,这样的讲述过程为人类学者提供了一条调查的路径,即以陶瓷作为一个流动的生命体来讲述其文化传记。
所谓物的文化传记,也就是它们的历史。传记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所谓的生命是有生气和内在的连续性,并且是会表演和有故事的。而且这些表演和故事是在工匠造物的生产和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是利用符号的代码进行生产的。传记的尺度越长,人的面目就越难看得清楚,尺度越短就越清楚。
 
4.物(工匠)的社会生活
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工匠社会生活的分类,另一个是工匠的社会生活:集体表征与个体经验。
首先,关于工匠社会生活的分类。涂尔干曾说:“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个人在思考和行动时自然会超越自己”。分类等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事实上它是社会形成的基础。因此,对人、物体和事物进行分类的系统与集体意识相关联,通过参考其他社会认可的分类来获得意义。在分类的时候,人履行了对社会的承诺,并证实“社会”在他们内心深处。景德镇的工匠也是如此,不同的工作和行业还有自己的行业组织。另外,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工种有他们自己的行规和行话等,这都是他们集体意识的一部分,也是他们社会规矩和社会秩序的一部分。
其次,关于工匠的社会生活。这里焦点是如何描绘景德镇工匠的集体表征与个体表征的关系。个体表征是由集体表征投射到大脑中的一系列类型观念,个体必须依靠它来调整自己的观念。工匠的社会生活可以分成这几个部分:工匠的集体记忆,工匠的集体思想意识,工匠对自然材料的集体反应,工匠的集体仪式、民间习俗,工匠集体约定俗成的行业秩序与规则,工匠表达的集体技术语言,工匠集体的行业分工与结构,工匠的集体生活样式。方李莉教授还认为,在工匠的手工业活动中也产生交换价值,手工经济活动也会受到契约和工具理性形式的支配,其不仅是一种交换系统,还是工匠之间持久的、更加广泛的社会级契约的一部分。工匠的手工经济活动带来了一种文明形式,通过贸易和财富带来了生活水平、社会团结与和平的普遍提高。
 
5.物(瓷)文化记忆的复活
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文化的死和活与生物体的死和活是不一样的,一个生物体死了就不能复活了,但是文化死了以后有可能还会复活。而这一现象就在景德镇发生了,20世纪90 年代末,景德镇开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