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符号社会,“活历史”。
(1)历史人类学。古典人类学里的两大流派,一个是进化论流派,一个是传播论流派。这两个流派最早都是以时间和空间的流动来理解人类文明进程的,所以人类学最早是以关注人类历史起家的。20世纪初,人类学发明了田野工作方法,研究的焦点开始由关注历史进程转向研究某个地方文化,把其看成静态的空间,研究它的社会网络关系、社会结构、亲属制度、和宗教经济等。这导致欧洲历史人类学研究开始式微。20世纪 90 年代,在国家形成、工业成长、人口迁徙和大众文化的影响下,许多地方文化迅速消失,传统的人类学研究语境开始消失。同时大家意识到,地方性知识和乡民文化成为“集体记忆的最完美的储藏所”。而人类学家是最有资格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但研究这样的问题,需要有历史视角,因此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开始受到关注。历史人类学与纯历史学是有区别的,它强调:意义的历史、文化的镜头、整体性的研究目的和对变迁及历史记忆的关注。
(2)物质文化人类学。“物质文化”强调的是环境中无生命的事物如何作用于人,并被人所作用,以发挥社会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和赋予人类活动的象征意义。尽管现代社会科学学术开端以来,各个学科的学者都研究了物质的用途和意义,但只在相对较近的时期“物质文化”才被阐明为一个研究领域。“物质文化”一词经常与“事物”、“物品”、“人工制品”、“商品”以及最近的“行为体”结合使用。以前人们认为“物”是静态的,其实“物”不是静态的,它甚至是一个行为体,甚至是一个行动者。
(3)艺术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对艺术的研究方法是把艺术置于产生该艺术的社会语境中,通过理解特定社会的艺术,研究其所产生的社会位置以及各种社会网络的相关联性,再将该艺术与一些有关人类状况的普遍命题相联系,诠释其运行的模式以及价值意义。因此,语境中的艺术成为艺术人类学研究中的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但是,这种语境中的研究范式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来自于人类学考察的传统社会正在面临一场脱离传统文化概念的方式在发展。其次,传统社会中的艺术品开始通过旅游融入到全球化经济中,冲破了原有的文化空间,形成了一个流动的“物”或“符号”。
(4)瓷文化丛。这是方李莉教授在自己的田野研究中所锻造的一个理论工具,其在研究中,把景德镇的陶瓷业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来研究。按照人类学的解释,一个部落文化包括许多的单位,这就是文化特质。研究者入手时必须要以一个特质为工具,这些特质并不是简单的一件事物,它必须有许多附带的东西合成一个“文化丛”。这里将陶工们的造物方式划分为一个“瓷文化丛”,其载体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行业,通过制瓷行业生产而附带出各种事件的结合体。“瓷文化丛”深入到依赖其所生存的人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它的生产方式、宗教崇拜、行业规则、禁忌和习俗等,甚至还包括了衣、食、住、行等生活的细节方面。这里除了有空间的尺度之外,还包含了时间的尺度。因此“瓷文化丛”概念是动态的,不是扁平静态的快照,而是有动态情境的影片。“瓷文化丛”作为一个动态的模式,其形成过程中存在4个变量:一是自然环境的变量,二是与自然、社会互动的生产方式,三是市场与外部世界互动的消费模式。四是社会条件,也就是国家时局、国际格局。这四个方面是社会发生变化的重要的变量,这些变量形成了“瓷文化丛”的动态发展过程。


(5)自然社会•物化社会•符号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