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探讨。研究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同场域中民族艺术研究方法论,包括社会转型中的民族艺术研究方法论、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民族艺术研究方法论、民族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质的多相多义特质、文化相对主义立场重新审视艺术及艺术研究、多模态艺术民族志、文化遗传视角分析艺术创作民族观念的惯性传承、民族艺术研究的内外生态、文献切入的研究方法研究民族艺术史。二是跨学科解析民族艺术研究方法,包括《白毛女》的审美人类学解读、艺术民族志书写的三种范式、美育视角的音乐与精神气质、人类学对音乐影像志的理论与方法规训、从不同学科导向的方法介入的讨论、中国民俗艺术研究的内部视角、符号学与现象学重构具体的方法论融合。三是通过民族艺术研究个案分析学科研究方法,包括民族民间文艺十大集成系统、民族传统手工艺、《红楼梦》中戏剧的文学创意、费孝通行文分析、彝族史诗《梅葛》活态探讨、运河音乐文化研究、 汉画“盘鼓舞”与“镜舞”的认定、巍山彝族“打歌”研究、两性对歌。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其中许多研究方向为学界首次探索,彰显了本次学术研讨会超高的学术水准。
 

 
      文旅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原主任/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李松以“民族民间文艺十大集成的方法论思考”为题,将对于十大文艺集成这样一个近半个世纪的工作体系的学术方法论思考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历史延续、学界主导、整体性与多样性并举的学术范式等几个基本特质。与之所对应的方法体系,一是记而不论的统一编修原则,主张不展开学术讨论,但是可以诸说并存,这是一种客观真实的学术追求;二是针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实际民间文化生活,构成国家记忆,在各种艺术形态的记录和整理方式上都采取统一体例性的规定;三是以中国史志撰修的方式来编撰文艺专志。此外,文字、舞蹈、曲谱等符号的建设和优化,也都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语言文字转译的策略与方法等方面都对学术方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讲,民族民间文艺十大集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覆盖中国各民族、全国每个地方,是全国文化事项的会典、国家文化地图和文化版图,是质同形异的多元一体形态,是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存在相对应的。李松教授也介绍了近年来开展的延续集成同时又进行补充和完善的新的全国性研究项目,他强调,民族艺术包含了许多不同的门类和领域,每个学生做的就是一砖一瓦,同异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跨学科的合作,包括数据库建设、数字化动作记录、音频测量、文化品种的空间信息整编等,文化和科技融合、人文科学和空间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等,都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南京艺术学院夏燕靖教授聚焦“民族传统手工艺中的民族艺术学问题探讨”,指出民族传统手工艺作为民族艺术中的“技艺”与“记忆”的传承体现,是完整的中国民族艺术学研究的现实案例。我们要坚持“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统一的原则,即通过采用史料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手段,对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作历时性和共时性分析,探讨其文化表征上相异性的原因,揭示其文化内部一致性的实质,进而解析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内部一致性与表特相异性的“生境影响”和“社会模塑”。以便通过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多种方式的考察,事实求证民族艺术学研究可供采集的“原乡”资源;通过民族传统手工艺寻找民族真实生活中的文化基因,即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最后通过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回望,将渐渐走入遗产行列的这些手工艺项目从纯粹保护视野中移出,探讨“活态”保护的可能性。他强调,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