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考试最终合格与否,要由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协会判断,但作出判断的依据主要就是产地行业协会对申请人的专业技术或技法以及个人资质的评价。
    传统工艺士的资格考试一般在每年的9月举行,到12月时通知是否合格;合格者随后要经过产地行业组合的委员会进行申请登录,由此,从第二年2月起,才能正式成为传统工艺士。传统工艺士一般都会加入当地的“传统工艺士会”组织,并致力于当地传统工艺的复兴和发展(图2)。毫无疑问,活跃在传统工艺品各主要产地的传统工艺士,的确是发挥了他们被期待发挥的作用,与此同时,他们的制品也因获得加持而有了更多的含金量。传统工艺士的资格每5年要更新一次,这也推动他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

图2 有松镇上由传统工艺士兴办的扎染店
有松・鸣海扎染
      日本扎染的历史颇为悠久,最早是在正仓院及法隆寺传世的布品上,确认已有扎染存在。奈良时代(710-794)出现了“三缬”的染色法:绞缬、夹缬、臈缬,其中绞缬就是扎染,臈缬就是蜡染。从“三缬”的名称可知,其显然是受到了中国的影响,或以为这种染色法是从印度经丝绸之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在奈良时代以后很长一段历史上,扎染技法在当时的地位较低,一般不为上层阶级所采用,但大约从室町时代(1336-1573)到安土桃山(1568-1600)时代,扎染逐渐发展出一些全新的纹样,例如,具有绘画性的“十字花”,从而不断地扩大了影响。所谓“十字花”,就是在扎染形成的纹样上再予以描绘、附加刺绣等,因此,其审美性更加突出[ 安藤宏子:『日本の絞り染めの歴史から技術まですべてがわかる 絞り染め大全』、第154頁、誠文堂新光社、2018年7月。]。江户时代(1603-1868)出现了采用防染技术的“友禅”,但当时的扎染仍很流行,且大体上可以分为高级扎染“京鹿子”[ 京都地方的一种扎染技法,可以染出如小鹿背上的斑点一样的花纹。]和庶民性的“地方扎染”。京鹿子在京都制作,通常是在丝绸上施行扎染,例如,较为精致的“匹田鹿子扎染”,在绸布上留下凹凸纹样,其附加价值很高,一般是有钱人才能享有的,和一般庶民的生活世界无缘。地方扎染主要是在棉布上结扎、然后染蓝并形成纹样。地方扎染以“丰后扎染”(今大分县)和尾张(今爱知县)的“有松・鸣海扎染”最具有代表性,由于后者曾经受到地方诸侯尾张藩的保护,遂得以发展成为江户时代以降日本国内扎染最大的产地,长期以来在此制作的扎染产品占到了日本国内扎染制品的一大半。
      有松・鸣海扎染是爱知县得到日本政府经济产业大臣指定的传统工艺品,它在日本国内非常有名。有松・鸣海扎染是对该县名古屋市绿区彼此相邻的有松和鸣海这两个地方所生产的扎染工艺品的总称。但有时,它们也分别称为“有松扎染”和“鸣海扎染”。有松・鸣海扎染是一种在棉布上以多种结扎技法、进而通过蓝染而形成各种纹样的传统工艺,从其纹样的丰富性可知,有松・鸣海扎染拥有很多不为其它产地所见的结扎技法,而其传承至今的仍有近百种之多[ 安藤宏子:『日本の絞り染めの歴史から技術まですべてがわかる 絞り染め大全』、誠文堂新光社、2018年7月。]。
      有松・鸣海扎染据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关于它的起源有不同说法[ 門田豊:「有松絞りと絞りを取り巻く環境」、『周星ゼミ2003年度卒業論文』、愛知大学国際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学部、2004年3月。]。一种说法认为,1608年(庆长十三年),在今有松一带开始形成村落,居民多是从知多半岛迁徙而来[ 关于有松地方的历史,可参阅有松町史編纂委員会編纂:『有松町史』、第125-139頁、1956年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