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在成长,读学位、做考察、做研究。即使到英国去陪孩子竟然还去学英语,业余时间去大英博物馆,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去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学习等。当然,在大家看来,母亲是教育者,孩子是被教育者, 但在我看来我们是在互相教育。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在学习,在英国的时候我经常向他请教英语,他每次告诉我想法的时候, 我都惊异孩子的眼光独到。在我们两人的对话中,总是他讲得比我多,我觉得倾听孩子的想法很重要。把孩子送到了国外留学,你就要认识到他有可能会成长为一个与你不同,甚至与你想象中不一样的人,在这样的时候你不能去管束他,而是要尊重他,这对于我来讲也是一个很痛苦的成长过程,一位母亲的成长过程。
 
比如,朱阳的青春期几乎是在英国度过的,西方人的精神就是不断探索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投射在了朱阳的身上。高中毕业读大学的时候,朱阳让我帮他买自行车,他想骑车上学,还想在英国境内各个城市骑行。到读大学二年级时,他要自己一人骑车去西藏和西北五省旅行,美其名曰,要通过旅行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对文化的认识,那时他才不到20 岁。

翻越太行山2008年
 
他那么年轻就独自骑车到西藏、宁夏等偏远地区旅行,有的地方甚至是无人区,有可能会在野外住宿。作为母亲的我是很纠结的, 一般的母亲很可能就会很简单地回绝这样的要求,我所受的教育, 让我意识到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但考虑到旅途中的安全,我又不得不担心。犹豫再三,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陪他去买最安全、最便捷的自行车,最轻的帐篷,最方便、性能又最好的照相机和摄像机,还有最轻便的电脑等。另外,还有许多适合野外生存的户外用品,比如说,防水外衣、速干内衣、太阳能充电器、便捷净水器,还有防狼的射灯和喷雾器等。不仅如此,只要他出发了,我就每天看地图追踪他的行迹,每天与他通电话。
 
记得有一次,他骑车进了陕西省的一个乡村,那里没有手机信号,无法与他联络。我的心一下子紧了起来,立刻到网上找到那个他要路过的乡镇办公室的电话,然后通过电话联系到乡镇办公室主任,又通过他,找到了公路边一个村庄的村支书家的座机电话。那村支书接到电话后告诉我,他听村里一位在路边卖桃子的妇人讲,傍晚时,她看到有一位大学生骑车路过,到下一个村庄去了。我又向这位村支书打听到了下一个村支书家的座机电话,通了电话后, 那位村支书告诉我,村里是来了一位大学生,住在一个农户家,他把那个农户的座机电话告诉了我,我打电话过去,是农户家男主人接的电话,他告诉我,他家里是来了一位大学生借宿。现在这位大学生正在村里跟村民们聊天,回来后让他给我回电话,我心里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
 
我从来不强迫他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哪怕那件事我觉得很好, 我也只是提建议,我很少用自己的经历去教育他,因为我觉得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时代都不一样,如果父母用自己的老经验去束缚下一代,不一定有效。所以我们之间一直是一个互相分享和互相成长的关系。现代性就是未来性,未来性就是不断地进步和向前伸展,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成长,不管你年龄多大,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不然就真的“老了”,一个人只要不停止成长就不会老,这就是“成长的艺术”,也是“艺术的成长”。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件艺术作品,我们活着就是要诗意地栖居,艺术地活着,因此,也是在“艺术的成长”。

作为一本具有学术启发的书
当我和朱阳做深度交流后,我才很吃惊地发现,他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他是一位非常善于思考问题的青年艺术家,为了解决自己的艺术创作的方向和定位,也是为了解决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