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运动与民俗传统互动同构过程中灶王年画的文化裂变动因、  社会功能分化以及艺术边界重建,进而对仪式类图像在非遗语境中的文化再生产进行解读。
  一、作为民俗传统的仪式图像
 
神像作为神灵的替代物,其功能价值和文化表征广泛地存在于民俗仪式中。灶王,全衔是“东  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也就是厨房之神,贴于厨房灶头。作为一位民俗神,灶王  在中国农村有广泛的影响力,只要家家祭灶的习俗还存在,张贴灶神画像也是必需的。从符号学  角度看,灶王图像是基于地方性文本,由生产者与使用者共同建构而成。图像与文本之间是当地  百姓如何看待他们周遭世界的认知概念和价值观的转换,这个转换充满了能指与所指,即图像与  其背后的心理表象。由于地理位置与区域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区对灶王信仰的视觉表征不同,祭  灶习俗所凭借的灶王图像符号也是样式各异。关于符号的解读,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需要一种编  码与解码的过程来限制意义的模糊性。“符号”是意义的聚合体,地方性知识所具有的多元性,使  得各地图像意义“焦点各异”。它意味着人们解读这些符号的文本不同,以适应社会的、地理的、历  史的差异。探讨一幅灶王图像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应该看该图像的类型、构图、色彩、造型、艺术  风格,以及意义是如何与使用者互动、并产生共情。
 
 
 
清中期,杨家埠民间艺人为满足不同地区对灶神画像的不同需求而创作了上百种不同类型的灶神画像,分类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如越南、缅甸等地。因此,当地流传一种“世上先有杨家埠, 后有灶王爷”③的夸张说法。从该村保留的灶王图像可以看到,杨家埠村生产的灶王图像形式繁杂多样,按照尺寸可分为大灶、二灶、三灶、四灶、小灶五种类型;按画面构图形式分为单层灶、两层灶、三层灶(三层灶又叫大灶、二灶,画面中加进财神、宅神、八仙等,是一种综合性的灶王);两层灶王通常是三灶和四灶;一层灶王又叫小灶。
 
表1 杨家埠灶王年画使用情况一览表
 
 
     
形式 
适用地区 
尺寸 
类型   
大灶 
寿光 
高70厘米× 宽36厘米 
32人头灶   
二灶 
寒亭、双杨、临朐 
高63厘米× 宽32厘米 
30或28个人头灶   
 
 
 
三灶 
 
 
 
莒县、日照、昌邑 
 
 
 
高48厘米× 宽27厘米 
聚宝盆三灶喜报三元三灶坐宝财神三灶双麒麟三灶百寿三灶   
 
四灶 
 
沂水、青州、蒙阴 
 
高40厘米× 宽22厘米 
双喜四灶
小财神四灶   
小灶 
东北地区 
高30厘米× 宽20厘米 
双头灶   
 
 
 
据杨家埠同顺德画店的店主介绍,全国不同地方的祭灶习俗有所差别,是由于各地灶神的传说文  本不尽相同,各地所需要的灶神画像也因此有所不同。一般是各地画商带着自己家乡的老画样,让杨  家埠的艺人为他们复刻,也有杨家埠艺人根据该地的灶神传说、居住环境、祭灶习俗等条件创作出来  的新样子。在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杨家埠人积攒了几十甚至上百种样式的灶王画样。
 
 
 
民间故事与民间年画是不同的文本,两者需要进行符号转化。民间故事中的内容为老百姓耳  熟能详,它们自然也是民间年画创作的题材,其叙事性和寓意均来源于此。但同民间故事相比,民  间年画所承担的功能、意义以及象征更为丰富,具体到灶王年画这样的宗教类年画,其画面要素必  须清晰且简练,惟其如此方能达到令观众“沉思”的效果。灶王故事的“异文”种类显然在数量上要  大于灶王年画种类,前者多达上百种。杨家埠的年画艺人在进行灶王画创作时,将普罗大众的“文本情结&rdqu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