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驻扎地。驻军期间,红军在保证日常练兵的同时,还打富济贫,进行着土地革命。当地百姓为了纪念红军在此驻军宿营的艰苦岁月和清廉为民的革命精神,特设“红军楼”,此楼也成为该地一处独特的红色景观。绥宁县寨市镇的龙氏宗祠是红军第七指挥所旧址,是一处以宗祠建筑为革命基地的红色景观。张云逸、邓小平率领红七军在此处指挥作战,取得了自“百色起义”后的首次重大胜利。在指挥所旧址附近,还保留了红七军政治部、军事部旧址,红军标语,红军哨堡和红军战壕等红色景观。除此之外,还有以民居建筑为基础而建立的红色景观,如红二、六军团洞口花园会师旧址——红二、六军团萧克石江指挥部旧址等。
②廊桥道路景观:红军长征途径地。红军长征的途径地,包括红军桥、红军路、红军门等。这类红色景观往往是依据红军长征行进中发生的感人故事而设立的。例如绥宁县的黄桑坪苗族乡里,在由坝那部落行至上堡村的沿途,有一处鲜艳的“红军路”旗帜雕塑景观。据记载,1934年9月,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由城步进入绥宁,击溃伪军后,夜晚休息时沿着道路就地宿营,和衣而睡,虽然红军队伍躺占了6.5公里长的山路,但是近万人的队伍休整未惊动周边苗寨百姓,因此当地百姓将此路命名为“红军路”,予以纪念。再如洞口县花园镇的红军桥,是百姓为了纪念贺龙、肖克率领红军长征经此处时,和当地百姓建立了亲密的鱼水关系而设立的,并留存至今。
③红色标语景观:革命思想的红色路标。红色标语是革命精神的象征符号,是宣传党的政治路线与方针政策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简洁化、直观化、审美化的特点。2红色标语景观依附于传统建筑、老屋的墙壁上。“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是书写在绥宁县红石岩镇江坡村的两幅标语。2红色标语以简洁有力的话语起到宣传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
④烈士公墓、纪念碑:革命战士牺牲地。人们为了纪念和缅怀英勇无畏的牺牲战士而立,如莲花桥红军烈士墓、绥宁寨市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
⑤红色遗物:革命战争遗留物。如钱币、马镫、马鞍、水壶、马灯、衣物、信件、家书等红军长征途中的遗留物,每一个遗留物的背后都蕴含了感人的红色革命故事和红色革命精神。如今,部分红色革命遗物被当地百姓所珍藏并成为传家之宝。
 
二、 蕴含的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要求。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内在的红色本质,红色传统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血脉,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的内在聚合,并以资源的方式表现出来。3因此,在乡村红色文化景观中蕴含的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更是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传承的种子。每一处乡村红色景观背后都蕴涵着感人的故事,每一个感人故事里都饱含着军民情谊,是一幅幅军爱民、民拥军、军民血肉相连的动人画面。红色革命发展在乡村、战斗在乡村、壮大在乡村,也正是因为这些红色文化景观根植于乡村,其中蕴涵的红色基因才显得更为淳朴、真挚,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族人民共同留下的印记。为民服务、军民融合的宗旨意识是红色革命传统。在苗、土、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湘西南,军民和谐团结是民族团结的历史印证,团结少数民族的群众工作是红军的一项重要任务。李安葆在《长征史》书籍中记载:“到了少数民族聚居区,红军指战员们纷纷拿出自己的衣服、毛巾等,热情地赠送给当地的各族人民。当那些一贫如洗的‘干人儿’(穷苦人),得到红军的礼物后,个个眼含泪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41934年,红六军团西征,第二、第六军团会师。 红六军团突围的任务是转移到湖南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