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东|视频直播的民族志书写 ——一种信息传输由微信而及快手的文化转型人类学
2021/1/29 19:11:32
视频直播的民族志书写 ——一种信息传输由微信而及快手的文化转型人类学
作者:赵旭东 发表刊物:《中原文化研究》2020年第2期
摘要
在一个互联网所支撑起来的新时代里,人类学遭遇到了一种视频直播的民族志书写,它是一种信息传输由微信而及快手的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发展。这种视频直播的民族志书写,它是基于一个大众刷屏时代的视频文化的表达而得以成型。它可能预示着从之前微信民族志到快手民族志的方向性新转变,即由图文信息传输而到实时动态的影像信息的传播。这里也无形之中映射出了民族志作为表象的一种集合,是哲学家叔本华意义上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当下再现。因此,人类学有必要去重新认识一种“虚拟的真实”的存在。而这样的民族志书写的新发展,也无形之中预示着人的社会存在理想的“在一起,不一样”的真实可能。
 
 
关键词
视频直播 大众刷屏 民族志 文化转型 在一起
 
 
作者简介
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文理学院非遗中心兼职教授,周口师范学院特聘教授
 
众人应该清醒的是,当下世界的一个突出文化特征就在于变,一切都变,变化在即,谁也无法真正可以去阻挡此一变化的发生,更无法预测这种带有复杂性变化的真正未来,所谓“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恰在今日高速发展的中国表现愈发得突出。很显然,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变化的方向不再是原来那种传统时代由上而下精英以及中心主导的模式改变,而是反方向由下而上带有底层普通民众直接参与的一种颠覆性意义改变,从数年之前开始的基于微信朋友圈图文语音信息传输到了当下“快手”等视频直播智能自媒体信息更广、更快、更多样的传输,不仅网民的生活态度在发生着转变,而且它也在激发着人类学家的民族志书写在随之发生着一种改变,其变化之快,令曾经悠闲于异文化田野之中的人类学家难于真正能够去应付自如,这可谓是一种在中国社会场域中异常活跃的由下而上的转变,它基于便捷的人的位置移动性和相互信息的联通性,特别是基于互联网信息传输的移动性和联通性而发生。
 
一个大众刷屏时代视频文化的表达
 
今天在中国社会中所面临的一个急剧变迁的语境便是由文字、声音、图片而至视频直播上在信息传输媒介途径上的改变,随之而带来的则是人们彼此交流方式上的一种大转变,即从静态二维而向多维动态、从延迟到即时以及从面对面到虚拟互动等维度的大扭转。由此,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就不再可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意义上的静态稳固的不变了,它们也是在被不断搅动着的、异动着的以及碎片化了的爆炸式海量信息所推动着而进入到了一种日常生活动态化的生活安排之中去。
 
此时,对于人类学家而言,真正需要他们去思考的,可能仍旧还是人的需求及其口味转变的问题。由此,面对生活世界之中多种需求诱发的场景,一种最为一般性的文化需求理论,比如马林诺夫斯基一派的结构功能论传统,自然就会转化成为一种极其特殊性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冲突的理论,由此似乎在极大范围的网络人群之中由内而外地出现了一种对于虚拟存在的新鲜事物、奇异生活以及迷幻文化图景的一种过度性的要求、超自然的需求以及意欲获得的自我苛求,恰因为如此,一种新的文化需求理论便有了一种新的市场和新的发展空间。因此,可以看作自媒体世界1.0版的图文传输的微信民族志时代,必然就会被一种更新的、更靠后出现的基于视频直播民族志的一个时代所取代,由此可以将后者看成是网络虚拟民族志书写的2.0版,在这种取代的背后必然会有着一种基本逻辑的存在,那就是由于信息传输技术本身超越性的更新换代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