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中有如下的汉文叙述:
 
祭毕撤肉式样 头碗饭、头碗肉撤在屋内,与族中人。二碗饭、二碗肉撤下,留在院中,预备 巫(人)吃用。其余放在锅内 (荡)饭,众人吃用。院中放方盘一个,将肉饭放 在里。主祭人陪之,巫人吃小肉饭。大肉下锅熟时,亲友吃用时,将肉皮用杈子 架上,用稷稭点火烘燎。熟时,族中人吃之。诸所一毕,将骨头撩影壁前面,使 犬刁出吉。
 
第17页至24页是八幅表现“祭毕撤肉”仪式的插图。据恭正的翻译,插图8的满文说 明为“祭事所用预备妥当式样”。从画面情景来看,插图8是厨役烧火煮水的场景。插图9 没有满文说明,描绘的是两位厨役用刀切肉和整理猪肠的情景。据恭正的翻译,插图10 的满文说明为“得了小肉饭使用人吃的式样”,插图11的满文说明为“得了祭肉巫人在院 子坐食式样”,插图12的满文说明为“阖族吃祭肉式样”,插图13的满文说明为“亲戚朋友 吃祭肉式样”,插图14的满文说明为“燎猪皮式样”,插图15的满文说明为“抛掷骨头 式样”。


 
三、《祭祀全书巫人诵念全录》的民俗学解析
 
通过上文介绍的汉文叙述、满文神歌以及插图,可以知道舒舒觉罗哈拉还愿仪式的基 本情况。在此还愿仪式之中,巫人(萨满)承担着主持仪式、代表族人向天神祈祷的重要职 责,即起着一种司祭的作用。从插图中还可以看到,还愿仪式中的巫人(萨满)装束与普通 人一样,没有穿特殊服装和戴冠帽,而且也没有持拿萨满的重要道具大鼓,与跳神等仪式 中登场的萨满装束不一样。
 
《全录》关于还愿礼仪的“宰牲”“献牲”以及“分食牺牲”的记载十分详尽,而且插图的 内容也基本上属于这些方面。从仪式的全过程来看,向天神供献上牺牲,然后参加者共同 分食牺牲,可以说是仪式的核心内容。正如许多学者指出过的那样,牺牲(献牲)在祭祀仪 式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人们向神灵呈献上的礼品,也是人与神灵接触交流的 媒介物。一系列仪式化的宰牲行为可以说是将作为牺牲的猪“圣化”的手段,牺牲在被天 神品尝之后,就充满了神圣之力和新的生命力。然后,人们共同分食这种神圣的牺牲,以此来获得神圣之力和新的生命力。按照当时人的说法,这种共同分食牺牲的行为,就是 “令家人等均沾神惠” 。还愿仪式的这种宗教性含义是不可忽视的。 
 
那么,这样的还愿仪式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举行的呢?《全录》没有对此点作任何说 明。关于为何要举行还愿仪式这个问题,《盘石县乡土志》中有以下记载:
 
境内居民多迷信鬼神,偶染疾病,辄延巫跳大神以治之。若巫谓此病系某 神作祟,辄焚香于天地桌前,虔许猪愿。待病痊愈后,择定吉日杀猪款客,俗曰 还愿。祭余须一餐而尽,其血及骨须埋之郊外。虽上等社会人亦然。
 
由此可知,还愿仪式是在人生病痊愈之后所举行的感谢神灵保佑的祭祀活动。另外,富育 光和孟慧英《满族萨满教研究》认为,还愿仪式是满族家祭的一种形式,亦称为“许愿祭”。他们指出:“如小孩突然生病、家人出兵远行有难、家畜生疾或驹崽失落等等,该家向神许 愿,求告祖先神应允医好病人,或保佑征人平安,或医好病畜,或使畜怀孕生崽。若如愿以 偿,便行祭祖,亦称还愿。还愿祭祀时间依许愿时许诺的时间而定,或春或秋或冬不 等。” 据此知道,举行还愿仪式,除了家人生病之外,还有家人出兵远行有难、家畜患病等 各种原因。
 
《全录》写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而在此之前的乾隆十二年,清王朝下令编纂了 《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下文简称为“《典礼》”)。清王朝编纂《典礼》的原因,正如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