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显现出大数据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利用的独特魅力。
(二)提炼满族文化符号,推进满族民间工艺衍生品开发
满族民间工艺中蕴含的满族文化内涵是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可以提炼满族民间刺绣中的地域文化符号和民族文化符号,应用于服饰、灯饰、屏风、家居、布艺等设计,根据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求,创作一系列抱枕、茶杯垫、手帕、围巾等生活用品或开发设计具有满族刺绣元素的手机壳、杯子、箱包等衍生品,将这些创意设计的产品渗透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丰富满族刺绣的绣品种类。与此同时,也可以结合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提炼相关的文化符号,比如柳叶纹、艾草纹、缠枝纹、吉祥鸟、嬷嬷人等文化符号,将这些文化符号融入到满族民间剪纸衍生品制作中,推进满族民间剪纸衍生品开发,比如在文具、手机配饰、明信片、家居摆件等文创品设计制作中将剪好的满族民间剪纸作品转印到这些载体上,使文具、手机配饰、明信片、家居摆件等更具地域文化特色。也可以把一件具有满族风格特征的平面化的剪纸作品进行立体创作,通过木刻加工等做成屏风、摆件等,增强其质感和实用价值。毋容置疑,这样做能够让这些满族民间工艺衍生品进入文化市场,融入百姓生活,实现经济价值转化。
(三)坚持手工制作,积极推进艺术乡建
艺术乡建旨在通过艺术生产、艺术活动、艺术作品等促进乡村建设,提高乡村的精神文明,推动乡村的文化建设。民间艺术扎根于乡村,是艺术乡建、乡村文化振兴的宝贵资源。辽宁沿海经济带辽西段满族工艺品是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推动艺术乡建的重要资源。满族民间刺绣和满族剪纸的制作应该秉承手工制作,避免机械化生产。只有手工制作才有“温度”,这凝聚着创作者的情感,而机械化生产的刺绣和剪纸虽然生产率提高,但品类几乎千篇一律,没有任何情感。锦州夏氏满族工艺发展有限公司是满族刺绣的生产基地,公司所在地是锦州凌海满族乡,这里大多数妇女在20世纪80-90年代都是绣花能手,对于满族民间刺绣比较了解,有的甚至已经掌握了满族民间刺绣的技法。传承人夏丽云女士完全可以将满族乡的这些妇女们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带领他们一起制作满族民间刺绣作品,一方面可以保证满族刺绣的纯手工制作,另一方面可以精准施策,在有效提升百姓收入的基础上促进艺术乡建,提升当地百姓的审美能力。满族剪纸亦如此,在医巫闾山地区应该培养当地民众积极参与剪纸制作,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发挥传统工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四)加强创意创新设计,实现满族民间工艺可持续发展
创意创新设计是满族民间工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目前满族民间工艺传统特色保留较好,传承人继承了其简单质朴、淳厚粗犷的艺术风格,但在创新方面略显不足。“革新是一切时代、一切民族艺术发展过程的必然规律。”[5]对于满族民间工艺而言,当下面临着艺术风格陈旧、作品与时代脱节等问题,急需加强创新创意设计。一方面应鼓励满族民间工艺的创作者与其他成功民间文化产业沟通交流,开阔眼界并激发自身的创意与灵感,提高其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可以结合满族特色文化进行创作,在突显地域特色的同时根据老百姓的实际生活要,创作一系列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与当代生活接轨,既要扩大外部来锦旅游者市场,又要提升当地民众的购买力,为实现满族民间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辽宁沿海经济带辽西段满族民间工艺是重要的文化资源,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应发挥自身优势,消除潜在威胁,把握相应的扶持政策,及时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促进满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传承人、传承谱系、技艺资料等数据库,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