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基础探析
2020/6/24 16:59:15

摘要:处于学科建设初期的中国艺术人类学,涉及学科本身的诸多问题亟待深层次的理论阐发。中国特殊研究情境中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其理论基础的构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主要由人类学的理论、艺术学的理论和中国的艺术田野研究实践中生发的理论三个部分组成。处于学术发展时期的中国艺术人类学,需要一批来自不同学科有志于此研究的学者通力合作,关注社会现实,扎根于田野实践,及时进行理论的总结与提升,以期更为清晰而准确的阐明学科自身的一些基本问题,生发出中国经验的理论表达,贡献给国际学界。
关键词: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基础
一、研究缘起
艺术人类学是源自西方的一门学问,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传入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依托于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统合了来自不同学科以及各具体艺术门类的学者,形成了一个颇具人气的学术共同体,涌现出了一批扎根于中国艺术田野实践基础上的研究成果,全国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开始招收艺术人类学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在取得众多成绩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依然处于初期阶段,很多学科本身的问题诸如艺术人类学的概念界定、研究问题域、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仍然亟待进行深层次的理论阐发。其次,通过参加历次的艺术人类学年会,发现有些研究者对艺术人类学的认知并不是很清晰,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视野与理论储备,也是迫切需要知晓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才能使学界对艺术人类学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
就笔者视域所见,有一些学者对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基础、学科定位等相关问题做了一些探讨,如罗伯特·莱顿认为:“既然要称作‘艺术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art)就应当将艺术人类学界定在人类学框架之中,把它视为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对人类社会的艺术现象、艺术活动、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的学科。”阿尔弗雷德·盖尔提出,“一种艺术人类学的理论看起来要像人类学理论,人类学理论的目的是弄清楚社会关系情景中的行为意义。相应的,艺术人类学理论的目标是解释作为这种关系情景的功能之一的艺术品的生产和流通。”可以看出,莱顿和盖尔均认为艺术人类学是附属于人类学的,属于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王建民在《艺术人类学理论范式的转换》一文中,从艺术人类学为人类学的分支学科的基点出发,概括了人类学古典进化论、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等各种理论范式的关注点,认为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主要是来自于人类学的理论。何明、吴晓在《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基础及其特质》一文中,对艺术人类学形成的历史脉络做了回顾式爬梳,认为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形成是美学和人类学整合的一种可能性结果,以美学和艺术哲学的理论思辨作为潜在资源。前面所述几位学者的研究,多是从自身的学科知识视野出发,对艺术人类学的学科特质与理论基础等问题作了有理有据的阐发。有的学者将艺术人类学归到人类学旗下,认为其理论自然是源自人类学的;有的学者将其归结为美学与人类学的交叉,其理论基础是美学和艺术哲学。
虽然是一门舶来之学,笔者一直在想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是完全依赖于西方人类学的理论,还是另有可资利用的潜源?这恐怕要在中国具体情境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寻找答案。纵览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者的组成,既有来自人类学领域的学者,也有美学、民俗学以及各具体艺术门类的学者。就目前所接触到的西方艺术人类学研究而言,它们多是在人类学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的,可以说是人类学的艺术研究,而中国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基本上形成了两条研究脉络,一是沿承西方人类学对于艺术研究的范式;二是将艺术本身内容的描述放在一个突出位置,借鉴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来丰富与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