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造型的设计,有圆的,有方的,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面板,摸上去颇有质感,摆在橱柜上也是一种美感享受。从实际功能而言,日本的电饭煲科技含量颇高,已经把不同的米与多少水融合,烧到什么火候大米的口感最好研究清楚,操作面板上很清楚,也比较容易上手。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将米煮熟的问题,而是更进一步到了如何可以更好地激发米香,适合人们的味蕾的程度,这是日本人的精致。
工匠精神——艺术之维的追求
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曾先后五次造访日本,他十分赞赏日本的工匠与工匠精神,宁可牺牲掉参观博物馆和神社的机会,也要与日本的工匠好好聊一聊。他认为日本的匠人工作,是一种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的具体体现,就好像某些能剧推崇日常家务,并赋予它们诗意的价值一样。可以说,任何事,做到极致就成为了艺术,日本的工匠恰恰就是这种性格。
我在京都遇到一位做刀的老艺人,有70岁左右,穿着传统的日式和服,操守着祖辈传承下来的制刀工艺,到他已是第十代。摊位上摆放着内阁府颁发的奖章,看得出老艺人对这个奖章非常爱护和重视,专门用一个相框装裱起来,摆放在摊位的显著位置上,这是对他家族传承和手艺的肯定。我与老艺人攀谈了一会,并向他提了一个问题:我买一把刺身刀回中国使用,用的时间久刀刃不锋利了应该如何处理?老艺人答道:你最好带回日本来磨刀,因为磨制这样一把刺身刀需要三种磨刀石交替进行,这三种磨刀石的硬度和性能不同,使用的先后顺序有别,操作不当会有损刀刃。言语之间流露着他对这门手艺的敬畏、专业与热爱。我站在旁边观察他的磨刀过程,中间不断停下来用拇指轻轻地去测试刀刃的锋利度,以决定用多大的力度去继续磨制。这正是日本的工匠精神,每把刀都富含老艺人对外观造型与刀刃锋利的极致追求,我想这已经走向了艺术之维。
 
 
艺术进入日常生活
日本有句俗语叫:“物的八分目”,说的是生活中对物质的满足降至八成,将扩张的欲望调整至合适的状态,是恰到好处的,能够得到更多的愉悦,日常生活中的日本人也是奉行这种生活境界。日本人在生活中会控制自己的物质欲望,因为岛国资源毕竟有限,但是他们却会追求好的东西,正所谓“宁吃仙桃一个,不吃烂杏一筐”,比如说我们在日本的超市中你会发现,苹果、草莓、梨子这些水果,甚至西红柿、黄瓜这些蔬菜之类,没有“歪瓜裂枣”那种,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当然,价格也是不菲,均是论个来卖。可以看得出日本人很注重细节,追求精致。在生活中追求美,这就涉及到艺术的概念、艺术的本质问题。到底什么是艺术?我们所谓的艺术,其实是一种狭义的艺术,美术馆、博物馆里展出的画作、雕塑才是艺术吗?我想并不其然,除了美的艺术,还有生活中的艺术。就像刚刚所举的电饭煲这件工业产品,从它的实用功能到外表设计,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之美。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甚至有时候我们会脱口而出,这简直是一件艺术品,这是一个大的艺术的概念,一种更宽泛的概念。
我租住在日本人居住的社区,周边都是日本称为“一户建”式的建筑,面积不大,有点像国内的小别墅。但不同的是每一栋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论是什么样的建筑,你总会发现他们是很用心的去点缀装饰生活的环境。尽管庭院中的地面空间有限,但是他们会在院子里种上各种树木和花草,建造一个园林小景,这些树木和花草并不会任其疯狂生长,而是会定期请技师来上门修剪,所以你看到的松树都是有造型的,除了有技师的发挥,更多的是遵从主人的审美意愿。而且每家每户门口的墙壁上,都会写上主人的名字,我想这代表的是一家人的脸面,当然要追求艺术化的营造。
 
 
日本人对艺术化生活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