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甘肃卷》记载,有清一代敦煌神庙配祀戏场有9座,始建于清初雍正三年,延续到清中叶。列表如下:
表1神庙配祀戏场[5](P.563—592)   
清雍正三年(1725) 
敦煌县城隍庙戏楼、敦煌县北台武庙戏楼、
敦煌大佛寺戏楼   
清雍正八年(1730 
敦煌八腊庙戏台   
清乾隆五十年(1785) 
敦煌县老君庙戏台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 
敦煌县文昌庙戏台   
清嘉庆十年(1805) 
敦煌北会馆戏台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 
敦煌行宫庙戏台   
清道光五年(1825) 
敦煌县黄彩乡老�庙戏楼   
由表中可以看出,9座配祀戏场,除“敦煌北会馆戏台”外,其余8座先后是城隍庙、武庙、大佛寺、八腊庙、老君庙、文昌庙、文昌庙、行宫庙、老�庙的配祀戏场,而且都是实体建筑的戏楼或戏台。
2.神庙展演戏场
“神庙展演戏场”指在神庙或周围空阔处临时搭建简易舞台进行戏剧展演的表演场所。实际上,在神庙(包括寺院)及其周围比较宽敞的空地进行戏剧展演,自古有之。宋人钱易《南部新书》载,宣宗大中年间(847—859),“长安戏场,多集于慈恩;小者在青龙,其次荐福、永寿寺。”[6](P.67)这四个寺院就是演出观赏的主要场所。
根据文献记载[7](P330-346),敦煌新城自雍正三年(1725年)筑城以来,在县城中心区域陆续建神庙32座,其中经常祭祀演剧的神庙有17座,这些神庙都是以崇祀神灵命名,它们既是民间祭祀的空间,也是娱神演出的场所。具体列表如下:
表(2) 县城(含郊区)神庙戏场[7](P330-346)   
庙观
名称 
位置 
修建年代 
祭祀活动   
关帝庙 
位于敦煌县内城北台,建于北城门之上, 
雍正三年 
1.香火祭祀,多有献牲之举,戏班演戏三日,“出五关,斩六将”,或“单刀会”,称颂关羽功德的传统戏必演出,
2.山西籍旅商每逢关公圣诞日,自筹资金,香火祭祀,大礼膜拜,在戏楼演戏三日。   
马王庙 
在东大门内迤南 
雍正四年(1726) 
祭马王,凡营伍及武职,有马差者,均于农历六月廿三日,以羊祭之,演戏三日。   
牛王庙 
县城内火神庙东南侧 
雍正年间 
供奉牛王,农历七月廿五祭祀牛王,演戏三日。   
龙王庙 
在城西三里(今旧城墩西北) 
雍正八年 
农历二月廿八日开河会,在龙王庙祭祀龙王,意在冰消开
河。演戏三日。   
�蜡庙 
在东稍门外迤南 
雍正八年 
每逢农历四月十五,为祭祀虫王节。是日各坊各庙演戏,各家各户粘五色斜角旗,上沥鸡、羊血,遍插田中,并将猪羊血沥入蒸熟的糯米中,再洒入禾田,谓可除虫害。   
(西郊区)龙王庙(又叫西龙王庙) 
县郊区 
雍正三年迁户在此所建 
五月端午在龙王庙祭祀龙王,演戏三日。   
(南郊区)金花庙又叫兰州庙 
县郊区 
雍正年间兰州皋兰迁户在此所建 
五月廿五日为金花娘娘生日,香火祭祀,演戏三日。   
西云观 
在城西三里旧城墩西南 
雍正八年 
农历三月三是无量诞辰,乡民对聚与西云观奉祀无量寿佛。香火祭祀,并演戏三日。   
(北郊区)行宫 
县郊区 
清乾隆年间 
三月清明节在此演戏三日。   
孤魂庙 
县郊区 
清乾隆年间 
庙会活动同上   
火帝庙 
在护城东关北 
嘉庆十一年 
每年农历五月十六,在火神庙祭祀火神。农历六月一日,又火神敦煌地方杂货行会,各行业自筹资金,演戏三日,期间,献牛、羊、马等祭品。   
老君庙 
县郊区 
嘉庆年间 
二月十五淘金工聚会于此,搭台演戏三日。   
(东郊区)上卫户庙 
县郊区 
清道光年间 
供牛马虫王观音,农历正月在该庙香火祭祀,演戏三日。   
靖远庙
(岳飞庙) 
在东门外迤东,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