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民窑的集散地。在御窑附近的东门口是画瓷器高手的居住地,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也基本上是集中在那一带,这里多少年来一直都是景德镇的高档文化区。以上就是的景德镇构成,它们共同构成了景德镇的神圣空间、政治空间还有生产空间、商业空间、生活空间,并且相互连系和相互促进。
除此之外,景德镇的社会结构模式是手艺社会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既有乡土社会的特点,但还有自身与乡土社会不同的特点。乡土社会是农民,农民的基本构成主要是血缘和地缘的关系,而且,农民是要和土地绑在一起的,它是不动的,是静态的,所以是保守的。但是手艺社会则不完全一样,除有血缘和地缘的关系外,还有业缘的关系。手艺人的特点是流动地,他们会离开土地到远处需要他们手艺的地方去谋生,所以自古以来,景德镇就是一座移民的城市。所以这座城市有“五方杂处”,“工匠来四方,器成天下走”的名言。古代。景德镇的土著并不多,大量都是从周边省市过来的手艺人和商人。
所以,景德镇还有一个移民空间,那就是一个个不同分工所形成的行帮组织,这些行帮往往是由血缘和地缘关系组成的,这些组织都有自己的会馆,杭邦的许多事务都是在会馆里商议的,外地来景德镇谋生的人,首先是通过会馆找到某职的渠道,会馆里常常举行聚会和酬神及拜祖先的活动,所以,会馆也是当时景德镇的一大景观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是景德镇嘉庆年间的地图,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景德镇不仅是有官窑,庙宇,会馆,商铺,民居等,还有多条河流的环绕。最重要的河流就是昌江河,在沿河还有很多运瓷器的码头。由于官窑的精益求精,构成了景德镇细致的行业分工,最主要的有成型、烧炼、彩绘、中介商、承包商等部分,而每一个部分都有很多的辅助业,如仅仅围绕着成型的,就不仅有坯房,还有白土行。釉料店,坯刀店,模型店,碌碌车店等。这些辅助业当年都是有建筑的,现在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申报遗产,重新清点和寻找这些遗址,即使我们找不到了,但是我们把这些文化整理出来,描述出来也是非常震撼的,对申报也一定会有所帮助的。通过以上的描述,大家还可以看到御窑厂和老城区的空间构成紧密相连,所以我建议可以捆绑在一起申报。
二、围绕着瓷形成的“文化圈”>
所谓的景德镇“瓷文化圈”,可以看成是此文化的传播和辐射范围,其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技艺传播,一部分是商业传播,技艺传播的部分包括对国内各窑口的影响,也包括对世界不同国家陶瓷产业的影响。商业的传播部分就更广了,由国内的市场,还有国外的市场。如果说,在宋元时期,景德镇的瓷器主要还是限于亚洲,到15世纪欧洲的地理大发现以后,景德镇的瓷器贸易可以说是遍及全球,在世界许多国家重要的博物馆里,我们都能看到景德镇的瓷器。景德镇的瓷器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和如此崇高的声誉,和御窑厂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宋元时期,尤其是在宋代,中国的瓷窑遍布大江南北,景德镇只是遍布大江南北的瓷区之一,但是到明清以后,由于官窑在景德镇的建立,所有的制瓷资源都开始向景德镇集中,以至于形成了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而这一局面的形成,与官窑在景德镇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关系。
明清以后的景德镇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瓷文化圈,这个瓷文化圈不仅是波及了周边的城市和乡村、沿海地带,甚至全中国,全世界。虽然说,在很多的沿海的瓷区,如在广东和福建一代很多的瓷器都是仿景德镇瓷器,销往世界的,但是最高档的仍然在景德镇,几乎无一产瓷区可以与其相比。
在19世纪之前,欧亚大陆所有最奢侈的生活用品都来自中国,其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丝绸、茶叶和瓷器,包括铜器、铁器、漆器等生活用品。一位伊朗的学者在他的一本《丝绸之路》的书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