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明清关中神庙配祀戏场及其民俗演剧考略
2015/12/10 11:30:48

明清关中神庙配祀戏场及其民俗演剧考略*
——兼论明清关中民间信仰相关问题
王萍
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明清时期关中神庙配祀戏场及其民俗演剧蕴含了体现民间社会生活及民众精神信仰的意义和价值。明代关中神庙配祀戏场以正祀神祇为主体,配祀戏场多建在县级行政治所;清代正祀神庙戏场衰落,以淫祀神庙配祀为主的戏场遍及乡镇村社。而悠久深厚的祭祀演剧习俗是关中神庙配祀戏场存在的社会基础,尤其民间繁盛的报赛、庙会、岁时节庆等民俗演剧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促进配祀戏场发展的直接动因和基础。
关键词:神庙戏场;民俗演剧;明清关中
近年随着学界对古代戏场(戏台)与寺庙关系研究的逐步深入,关中神庙戏场研究也受到学者关注。《中国戏曲志•陕西卷》、《陕西省戏剧志》对关中神庙戏场作了详细介绍。廖奔《中国古代剧场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车文明《中国古戏台调查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版)将关中神庙戏场列为典型案列进行研究。薛林平论文《陕西明清戏场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08年12期)及其专著《中国传统剧场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从建筑学角度呈现其对明清时期陕西古代戏场建筑的研究成果。元文忠学位论文《陕西古戏楼调查与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10级硕士)在对陕西省现存古戏楼进行实地考察的同时,关中古戏楼被列为重点考察、研究对象。焦文彬《长安戏曲》(西安出版社,2002年版)从演出角度对长安古戏楼历史发展做了详细考述。毋庸置疑,以上研究都涉及到了关中神庙戏场的历史爬梳、建筑特点等基本问题,但是,就专题研究来看,关中神庙戏场研究成果仍显得比较薄弱,一些相关问题缺少深入的展开和探究。尤其在民俗学、宗教学等交叉学科研究、互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有学者在研究陕西民间信仰问题时指出:关中地区“明清时期普遍存在着对崔府君的崇拜”和“以祟拜太白山为特征”[1]的民间信仰。可是,从神庙配祀戏场视角来看,关中“崔府君崇拜”、“太白山崇拜”特征并不明显。当然,受一定时期国家礼制、官方意志以及人们信仰观念、民俗心理等的影响,神庙配祀戏场不一定能完全、准确地反映民间信仰情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民间信仰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神庙配祀戏场数量的多少,往往在一定意义上表征了民间信仰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古代民间崇祀神祇数量之多在世界少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神祇都能享有戏场配祀,一般来说在民间崇祀地位较高,对民众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神祇才能获得戏场配祀。明清关中戏场和神庙一样是人们祭祀的重要场所,通过对一定区域内神庙崇祀戏场数量的分布情况以及民俗演剧空间等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间信仰的一些基本状况及特征。
下面,本文在考察明清关中神庙戏场和民俗演剧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明清关中民俗演剧风俗以及民间信仰深厚的社会心理及精神意蕴的展示,以期为研究关中神庙配祀戏场在民间祭祀空间建构中的价值和意义,提供新的角度和视野。

关中神庙配祀戏场发展的主要阶段在明清时期。明代是关中神庙配祀戏场的发展时期,清代则是繁盛时期。关中神庙配祀戏场从明代的以正祀神祇为主体,到清代以遍及乡镇村社的淫祀为主要特征,两个不同时期的发展状态,呈现了丰富多元的文化讯息。
(一)据目前资料统计,明代关中有神庙戏场13座。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覆盖地区较广,相继有澄城、彬县、韩城、扶风、户县、大荔、岐山、西安、白水、蒲城10个地县,其中户县有3座、韩城据2座。
具体列表1如下:
表1 明代关中神庙戏场统计   
戏台 
文献 
资料来源   
澄城城隍庙乐楼 
原名城隍庙神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