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戏剧大胆地宣称黑人支配着美国白人文化标准,并且有力地增强了20世纪中期非裔美国生活中的经济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特征。在更广泛的国际主义背景下,将黑人文化纳入美国国内争取民族平等中的观点日趋增长,美国黑人剧院的作品也与这种趋向产生共鸣。作为全球性的观念的碰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地缘政治(geopolitics)将罗斯福总统的“四大自由”(FourFreedoms)理论与“直面理论”(masterfacetheory)相较量。战争期间,在这一冲突的意识形态旗帜下,许多非裔美国领导者都试图满足在国内取消对公民权利限制的需求。在1944年雷福德W.洛根(RayfordW.Logan)的文集《黑人想要什么》(《WhattheNegroWants》)中,多克西A.威尔克森(DoxeyA.Wilkerson)提出“如何去获得‘黑人所需’的问题必须得以解决……涉及黑人关系的方面是如今出现在我们国家和世界面前的巨大挑战”这一问题。这里讨论的三部戏剧著作及演出作品以戏剧性的表达方式,呈现了日益得到公认的观点:通过舞台表演去探索当代非裔美国人的生活与超越国界和特定文化背景的阶级分化、工业化、殖民帝国主义问题之间的关系。
一、和莫里哀在一起:艾布拉姆•希尔的《奋斗者的行列》
一张刊登有1939至1940时期罗斯•麦克伦登戏剧公司(theRoseMcClendonPlayers)(哈莱姆地区美国黑人剧院的前身)演出季通告的传单上,列出了该年的第二次演出作品“《中产阶级绅士》(LeBourgeoisGentilhomme)——改编自威尔逊•威廉姆斯(WilsonWilliams)的《法国人莫里哀》(theFrenchofMoliere)——一部关于糖山区文化(C-U-L-T-U-R-EonSugarHill)的讽刺性评论作品”。这部改编的经典法国戏剧计划在1939年12月于哈莱姆首演,但却从未能在舞台上演。麦克伦登戏剧公司不久后发布了第二版的广告手册;替代《中产阶级绅士》上的是一个新的作品“艾布拉姆.希尔的《奋斗者的行列》——一部有关哈莱姆文化评论的讽刺性作品”。(1939—1940明信片)④新的宣传页本身并不能表明威廉姆斯将莫里哀的作品改编为哈莱姆地区背景的想法对希尔的写作产生了影响。但是罗斯.麦克伦登戏剧公司完全可以将《奋斗者的行列》视为莫里哀关于社会地位流动性的讽刺性艺术作品的合适的替代作品。⑤
《奋斗者的行列》主要围绕为不愿参加上层社交活动的富家女孩儿克贝娜•凡•斯特文(CobinaVanStriven)举办的介绍性舞会展开的,她与她的父亲奥斯卡(Oscar)和母亲多莉(Dolly)一起生活在哈莱姆区高档的“奋斗者街区”(Striver'sRow)(西138—139街道)。在这次聚会中,多莉邀请了一些精英阶层参与,这些人符合她的声望和地位,然而,随着若干身份低微的访客的潜入,舞会陷入了混乱。希尔写作此剧,是为了纠正针对非裔美国人的生活的戏剧创作中的“失衡”,他们总是被冠以“失败者,身份卑微,异国情调,什么都做不好,纵容犯罪”(希尔访谈)。这样的不平衡在某种程度上是该时期白人剧作家傲慢态度的结果。许多黑人剧作家也将下层社会的状况改编成戏剧作品,以回应艾伦•洛克(AlainLocke)在新兴黑人艺术运动中所呼吁的“健壮丰满而有活力的现实主义”,以及朗斯顿•休斯(LangstonHughes)所颂扬的文学作品,包含着“下等民众,所谓的平民……他们在周六晚上有自己常喝的杜松子酒,对自身或社区而言不那么重要,或者太好养活,又或者太过博学,不愿四处游荡去看这疯狂的世界”的内容。尽管哈莱姆文艺复兴中有某些涉及中产阶级戏剧的先例——安吉莉亚•韦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