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寰:围龙屋特色空间之建筑文化内涵
2014/7/8 11:54:21

围龙屋特色空间之建筑文化内涵
熊寰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广东广州10275)
摘要:围龙屋是位于广东东北部的一类乡土建筑类型,影响较广,存世较多,具有深厚的中国建筑文化内涵,是重要文化遗产。本文在阐述其房屋构造的基础上,着重对特色空间进行了建筑文化上的阐释。
关键词:围龙屋;特色空间;文化内涵
围龙屋是位于广东东北部的一类乡土建筑类型,影响较广,存世较多,具有深厚的中国建筑文化内涵,是重要文化遗产。由于所处地区为客家聚居区,故又被称为客家围龙屋。
围龙屋分布范围以粤东梅州兴宁、梅县和蕉岭为中心,“地理空间约3.5-4万平方公里”,[1](88)至少有5千座以上①。这当中,兴宁是围龙屋最集中之地,现存较好的围龙屋共有3041座,分布密集,“据卫星电子地图显示,在宁江平原7个地方合计24.0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共有围龙屋342座,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4.21座。其中福兴街道神光山前2.53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52座围龙屋、宁中镇李和美屋附近2.53平方公里就有44座围龙屋。”②
围龙屋实质上是合院式民居,这是汉民族最常见的一种基本民居形式。所谓合院式民居是指由房屋与墙四面围合,中间形成院落或天井的民居样式。出于各地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合院式民居的组合也相对不同,而围龙屋建筑正是其中一类比较特殊的院落组合。整体上看,围龙屋前低后高,包括水塘在内,整个围龙屋呈现椭圆形的布局(见图1③)。
 
图1兴宁刁坊镇罗坝村黄宏昌围
典型的围龙屋结构一般可以包括核心部分、特色部分、附属部分和连接部分这四大部分(见图2④)。其中核心部分由堂屋和横屋构成,这也是围龙屋的主体部分;特色部分为围龙和化胎,是辨识围龙屋的标志,围龙屋也以此得名;附属部分是禾坪、水塘和风水林,均位于围龙屋之外,但又是构成围龙屋建筑的元素之一;连接部分是天池、斗门和通道。
在上述布局构造中,有许多被赋予传统文化内涵的特色空间,使围龙屋与其他民居存在显著不同,这也是围龙屋的特色和价值所在。本文将对这些特色空间从建筑文化内涵方面进行阐释。
图2围龙屋平面图
1.上堂
堂屋位于围龙屋的中轴线上,是其主体建筑,俗称为“正身”或“正堂屋”。正门常向南开,内进为正厅,通常有两进或者三进,两进者被称为上堂和下堂,三进者则是上堂、中堂和下堂,房室分配两侧。各堂之间以天井相连,以三堂为例,如其下堂为门厅,则三堂间设有两天井,称为“三堂两天井”;有些围龙屋在进入正屋大门处设有天井,经过天井再进入下堂,则称为“三堂三天井”。
上堂是供奉祖先之地,祖宗灵位安设于此,家祭时也常行礼于此,故又称为“祖堂”,是围龙屋最神圣的地方,也是礼制中心所在(见图3)。据民国十六年《罗氏族谱》记载:“上堂,其中设木龛以奉历代祖先神主,故通称祖堂,以牲牢享其先人,均在于此”。除此之外,有些家族将老人间也会置于上堂正间中,“凡男妇年老病,至弥留时,其子孙即抬于是,以死气终”,以示郑重。⑤在上堂两侧,设有南北厅,还有数间堂屋,一般为尊辈所居。
 在上堂厅顶部,往往会吊一盏较大的花灯(见图3),此为客家人之习俗,表示财丁兴旺,由屋中生男丁户出资购买。一般于大年初八迎进来,沿路会有隆重的仪式,诸如舞龙、舞狮等迎进上堂,并由族内尊者唱吟:某家某人添丁一名某某某……吉时己到,升灯,同时全村共姓族人同放鞭炮,声势震天。此灯会放置一年,待第二年被新灯替换下来,然后往往会被拆分给同族各家。这类花灯原本都用纸、竹片等手工制作,但现在也有一些围龙舞使用塑料等现代材料制作的花灯,好处是可以使用十年而光鲜如新,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