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 娜: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草原熏皮蒙古袍制作的田野调查
2013/7/6 18:00:28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草原熏皮蒙古袍制作的田野调查
——以熏制皮料为主要考察内容
塞 娜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服饰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审美需求,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意义。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乌珠穆沁熏皮袍,在经历了几百年历史后走到今天,已经出现濒临灭绝的困境。本文通过调查和采访当地手工艺人了解了熏皮的制作工艺和传承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乌珠穆沁熏皮袍;手工艺;文化遗产;传承
乌珠穆沁,系蒙古族语,意为葡萄山之人。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北部。草场资源丰富,大部分为优质草场,是内蒙古自治区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1](30)乌珠穆沁蒙古袍因其独特的风格而颇具蒙古族服饰的代表性,在斑斓的乌珠穆沁蒙古族服饰中,熏皮袍子作为其服饰种类之一,展示了灿若云霞的乌珠穆沁文化。2008年,乌珠穆沁熏皮袍制作技艺成为首批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9年乌珠穆沁熏皮袍制作技艺成为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熏皮袍子的历史记载以及制作技艺的文献资料十分有限,何时出现在乌珠穆沁草原已很难考证,据东乌珠穆沁旗文化馆副馆长席银柱说:“乌珠穆沁熏皮袍的制作技艺延续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2]
 一、熏制羊皮的过程
笔者于2012年2月20日到熏皮面料手工艺人斯日古楞老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道特淖尔镇巴彦图嘎嘎查的家中进行田野调查(见图1①、图2②)。斯日古楞老人在放牧之余主要从事羊皮熏制,她从7、8岁开始就从事这项手艺劳动,至今已有50多年的熏皮经验,是东乌珠穆沁旗著名的熏皮艺人之一。
根据斯日古楞老人的说法以及参考其他资料得知,熏皮袍产生和广泛流传于乌珠穆沁草原的原因大概有几个方面:一,东乌旗气候系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天气寒冷、风大,[3](30)冬季长夏季短,因生产生活方式需要放牧,对抗严寒的最好方式就是穿羊皮袍子,而熏皮袍的保暖性很强。据当地牧民说,穿着熏皮袍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下,还可以丝毫没有冷的感觉,特别适合冬季放牧穿着。二,因地域广阔水草肥美,自古乌珠穆沁草原就被蒙古民族誉为“富足的土地”,生活在这片草原的蒙古民族大多家境富足,而熏皮袍子也是生活富足的一个象征。三,显示了乌珠穆沁蒙古人的审美爱好。皮革毛皮工业是内蒙古的传统行业之一,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传统的毛皮及其制品加工业的制作工艺为米、面、淀粉鞣质法,[3](476)而乌珠穆沁蒙古人却对皮子本身进行复杂的熏制程序后才制作成衣。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所喜爱的传统颜色,蒙古族也不例外,有其独特的色彩观念。一般来说,蒙古族尊崇基本色彩中的白、蓝(青)、黄及红色,[4]熏成的皮子颜色接近于土黄色,体现了蒙古族对黄颜色的喜爱和对大地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在生活之余对于服饰装饰美的一种巧思。
斯日古楞老人说熏制羊皮的最佳时间是在秋末冬初,这个时候的气候不会很冷,阳光也不是很强烈,土地稍有上冻,挖的坑也会坚固一些。特别是这个季节会下稍许小雪,也可以很好的防止了因需要点火而引发的草原火灾。
乌珠穆沁熏皮袍子的主要面料为乌珠穆沁绵羊皮(见图3),少选山羊皮的原因是其羊毛粗硬,皮板硬厚,所以用量较少。绵羊皮多选在夏末秋初宰杀的羊皮,因为这个季节的羊经过春季剪毛和夏季草原茂盛的青草牧养,生长的羊毛细软发亮,而可以选做皮袍的羊皮必须要皮板柔软,毛孔细小,做成的袍子才会贴身温暖,是熏皮袍子的最佳面料。一件熏皮袍子成衣所用的羊皮为6-8张不等,所以选出较适合加工的羊皮也非易事。选好羊皮之后要彻底清洗上面的污垢,在羊皮快要晾干的时候涂抹一层粘土,之后用钐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