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sh;—这些似乎说明二者必有联系。由于缺乏进一步的研究,这里不敢断言,但是这足以表明“阿斯尔”的宫廷渊源和它的古老历史。
察哈尔—锡林郭勒三弦,主要用于阿斯尔合奏,而其过去的基本形式如何,尚待进一步研究。
3.鄂尔多斯“乃日”乐歌中的三弦
三弦是鄂尔多斯“乃日”乐歌中的重要乐器。鄂尔多斯“乃日”(nair)是由歌手和乐队组成的乐歌形式,专门在盛大的宴会上表演。传统的鄂尔多斯“乃日”乐队编制由四胡(小四胡)、扬琴、笛子和三弦组成,近来又加入马头琴、手风琴、电子琴等成为新的乐队编制形式。蒙古语“乃日”(“nair”)一词本意为“宴”,除此之外也有“联欢”“喜庆”之意。如上所述,鄂尔多斯蒙古人把歌手、乐队叫做“nair”,把宴歌、宴乐也叫做“nair”。设宴唱歌叫“nairlahu”,乐手和歌手称为“naircin”,学习乐器叫做“nair surhu”(“surhu”——学习),“献歌”叫“nair barihu”(“barihu”——献)。也就是说,在鄂尔多斯民俗文化当中,“nair”具有“礼”“宴”“乐”三个层面的意思。这对于“有宴必有歌”的鄂尔多斯宴俗来说,不但涵括了构成宴俗的三个意义要素,而且巧妙地体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鄂尔多斯“乃日”礼俗,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鄂尔多斯民歌更多地是在宴会上演唱,从而称为“乃林道”。无论是在婚礼、寿辰等大型宴会,还是一般的小型家宴,只要有客人,便可摆席歌唱。其形式往往是一边敬酒、一边献歌,酒和歌不只是作为饮品和娱乐方式,在酒和乐歌中融入了人们的态度和情意,从而成为一种向客人、长辈、亲人表情达意的一种特殊的“言说”符号。
(2)鄂尔多斯乃日道演唱多为齐唱的形式。一般是歌手齐唱,所有人自由随之跟唱。这点上与其他蒙古地区有所区别,如喀尔喀等地区,对宴歌演唱者有比较严格的礼俗规定,年轻妇女、未成年的男性等不能在宴会上随便唱歌,鄂尔多斯民歌的演唱却没有年龄、性别等方面的限定。
(3)与其他地区宴歌相比,鄂尔多斯“乃林道”的演唱没有曲目方面的规定。多数蒙古地区,民众以宴礼上能否演唱为依据,把民歌分为宴歌和非宴歌两大类。如,乌拉特地区,宴歌叫“希鲁格道”(silüg daguu),非宴歌叫“花儿道”(huwar daguu);喀尔喀地区分为“艾节姆道”(aijam daguu)和“扎巴孩道”(jabxai daguu)两类,前者为宴歌,后者为非宴歌;科尔沁地区分别叫做“乃仁道”(nai un daguu)和“图烈音道”(tülege in daguu)或“图林道”(türü in daguu)和“育仁道”(yerü in daguu);布里亚特人分为“尼日克涅道”和“别合里格道”两类;阿拉善地区宴歌包括“图林道”和“沙斯梯尔道”(astir daguu),非宴歌叫“浩黑尔道”(hohir daguu)。蒙古族民间礼俗观念中,宴歌是“尊贵的歌”,从内容上看,包括赞颂佛法和朝政,赞美家乡风物景色,讴歌亲情友情等庄重内容的民歌;非宴歌为“普通的歌”,主要是情歌,还有幽默歌、讽刺歌、故事歌、生活歌等。前者在礼节性的、庄重严肃的场合演唱;后者在非礼节性的、只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上演唱,宴会上禁止演唱。鄂尔多斯民歌却没有这样的分类。从内容上看,鄂尔多斯民歌有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