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标志着将汉族民间乐曲纳入到蒙古族固有的音乐表现体系当中,从而使其成为东蒙合奏乐中的一部分。
2.三弦与阿斯尔
三弦是流行于察哈尔—锡林郭勒地区的阿斯尔乐的主要乐器之一。“阿斯尔”是一种民间器乐合奏体裁,是由多首乐曲和歌曲组成的套曲形式,主要乐器有四胡、马头琴、三弦、雅托噶、笛子。
目前,学界关于其名称有两说:一说认为,“asar”为“楼阁”的意思,是在宫廷、楼阁上演奏的曲目;一说认为,“asuru”为“非常”“极好”“甚好”的意思,指在喜庆宴会上演奏的曲目。近年来,笔者对锡林郭勒地区的乐师和相关研究者进行了调查采访,文化当事人普遍认为“asuru”为准确,具有“崇高”“极好”的意思。笔者认为,蒙古人将崇高、美好的东西以“asuru”表示之,如“asuru yehe”(崇高)、“asuru ündür”(极高)、“asuru sain”(极好)等,将这一乐曲形式名曰“asuru”是情理之中。另外,楼阁等建筑物在草原上并不普遍,这一筑物在草原文化中并不具有代表性,故理解为“asar”不合情理,而本文也将根据目前学者的习惯将其汉文音译写成“阿斯尔”。
阿斯尔是一种套曲形式,目前所发现曲目有十首,分别是《阿都沁·查干阿斯尔》《阿都沁·苏勒盖阿斯尔》《阿都沁·么得拜阿斯尔》《固勒查干·阿斯尔》《太仆寺·马步阿斯尔》《太仆寺·弹挑阿斯尔》《明安·阿斯尔》《阿都沁·阿斯尔》《察哈尔·阿斯尔》《苏鲁克·阿斯尔》等。
笔者日前采访了太仆寺旗乌兰牧骑作曲家卫拉布先生,他多年从事阿斯尔的搜集工作,目前已搜集到13首”阿斯尔”乐曲。名称分别是:《八布尔阿斯尔》(八谱阿斯尔),称”阿斯尔之首”(asar un mangnai);《固勒查干·阿斯尔》;《阿都沁·阿斯尔》;《太仆寺·阿斯尔》;《苏鲁克·阿斯尔》;《镶黄旗·阿斯尔》;《镶黄苏鲁克·阿斯尔》;《么得拜·阿斯尔》;《苏鲁盖·阿斯尔》;《查干·阿斯尔》;《明安·阿斯尔》;《浩尼沁·阿斯尔》;《镶白·阿斯尔》。     
上世纪30、40年代德王府阿斯尔乐队     
根据笔者另一名采访对象乌珠穆沁马头琴演奏家扎登巴所提供的信息,也有《乌珠穆沁·阿斯尔》一曲,是他本人根据传统乐曲改编而成。
根据一张20世纪三四十年代拍摄的照片,苏尼特王府乐队所用的乐器有胡琴、马头琴、筝、三弦等。据相关人员称,过去阿斯尔乐队编制由四胡、马头琴、雅托噶、笛子和三弦等乐器组成。其中,四胡有时用大、小四胡编制,形成”正反调”关系。说明三弦在阿斯尔合奏当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成员。
需要注意的是,“阿斯尔”并不是单纯的器乐形式。这一点哈扎布生前留下的《阿斯尔》一首歌的录音可证明。这是一部典型的“歌+乐”的形式,二者之间不是简单的“唱—伴”关系,而是此起彼伏,互动推衍。
“阿斯尔”到底何时产生,由于缺乏有力的证据,有待进一步研究。不过,通过乐曲标题似乎可看作清初之作。据一些老人的回忆,阿斯尔过去是在王公贵族府里演奏,这使人联想起清朝宫廷“蒙古音乐”。⑥“蒙古音乐”只有工尺谱而活态形式已失传,而“阿斯尔”却以口传形式流传在民间。二者曾在同一个时代流行于同一个地区,而且形式均为以乐为主,兼有歌唱,并且都以王公贵族为主要恩主&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