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野昌弘: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体和时间的维度
2013/2/12 22:55:46

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体和时间的维度
荻野昌弘著 李修建 译
(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社会学部,日本国,兵库县西宫市 622-8501)
摘要:我们制造自己的风俗文化遗产,只是为了满足被神圣化的欲望。一切皆可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一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就变得毫无意义。我们目前需要反思这一概念。我试图诉诸身体和时间两个概念对其重新加以理解。
关键词: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时间;身体
近20年来,艺术的概念成为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首先是艺术和文化的关系。依照现代美学的定义,艺术是某种卓越特出之物。伟大的艺术家要受到社会的尊崇。相反,人类学对艺术的定义颇为宽泛,将其囊括在文化的疆域之内。“艺术品”是文化的一部分,表明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
这两种对立的艺术定义背后,隐含了“高雅”文化和民间文化之别。民间文化被潜在地视为缺少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来所评估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能免于这种区分。它指的是“族群和社区从先辈传承而来的活态表现形式和传统”。“文化”似乎发现了乡村传统的价值,尤其是非西方国家的。不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的是文化传统的承袭而非文化生产自身的价值。一个老套的案例就是“法国美食”(gastronomie fran aise),此乃法国乡村和家庭中共同进餐的饮食传统。实际上,不惟法国,世界上所有社区皆有其饮食传统。不过,一种普通的习俗,因着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名,被制度性的神圣化了,如中国的京剧和日本的能剧。我们制造自己的风俗文化遗产,只是为了满足被神圣化的欲望。一切皆可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一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就变得毫无意义。我们目前需要反思这一概念。我试图诉诸身体和时间两个概念对其重新加以理解。
一、两种保护体系
日本存在两种不同的保护体系。第一种是演员—观众体系。能剧和歌舞伎的演员面对观众在剧场里表演,他们需要大批公众对他们的艺术和表演感兴趣。
他们积极地应用“人间国宝”的概念。“人间国宝”最初是一个新闻学的术语,1950年文化财保护法颁布之后得到推广。这一概念表明了日本独特的保护体系的确立,这一体系针对的是重要无形文化财或人间国宝。文化财保护法选用了“重要无形文化财”这一概念。两个概念经常互换使用,不过意义非常不同。法律中应用的术语指的不是“活着的”人,而是对无形的工艺模式或技艺的保护。相反,新闻学术语“人间国宝”特指的是艺术家。演员和新闻工作者喜欢选用后者,因为公众更易理解。
人间国宝的观念使得诸如陶器等商品的市场得到复兴。由于人间国宝重视的是创作技巧,而非单个艺术品的价值,陶瓷艺术世界藉此得以重新组合。那些被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的陶瓷作品的市场价值迅速攀升。三轮休雪、清水卯一和山本陶秀在被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之后,其作品的估价稳步增长。清水在1985年被认定之后,作品的估价增长得尤为迅猛,超过了晚于他两年认定的山本。三人之中,三轮在1983年最早得到认定,1994年,他的作品在日本的所有陶艺家中估价最高。无论何时来看,三位陶艺家作品的估价都与他们被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有关。
陶瓷行业使用重要无形文化财体系和新闻学上的更为通行的术语“人间国宝”,是由于他们像歌舞伎和能剧一样,同样需要公众欣赏他们的作品,他们的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市场。
第二种体系拥有自己的制度保护传统,这就是家元制度。创始人的后代垄断着向其子弟颁发毕业文凭的权力。花道与茶道即是如此。他们不需要人间国宝,因为家元制度以家元之间的关系,即创始人的家族、教授和子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