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与文化变迁,点翠工艺已渐消失于公众视野之外,由此而衍生出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文化传承问题更加凸显。笔者以饰翠历史、工艺、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对点翠艺术进行文本表述,以期增加相关研究的立体维度。
一、翠羽材质
点翠所需要的材料为翠鸟身上的羽毛,这种翠鸟在动物学定位为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全世界有93种。中国有11种,常见只有斑头翠鸟、蓝耳翠鸟、普通翠鸟三种。颜色有以绿色、蓝紫色为主。一般点翠所用都是蓝耳翠鸟,以背部或翅膀羽毛为主。取自背部羽毛称之为“软翠”,翅膀部羽毛称之为“硬翠”。软翠色泽鲜亮,质感细腻柔顺;硬翠则相对色差较大,色暗质硬。两者在工艺上区分很大,软翠工艺要更复杂些,在成品价格上也要更昂贵(见图1)。过去的老点翠行当都有订软翠作坊和订硬翠作坊的区分。据南宋文献记载,当时邑州右江地区产有一种翡翠鸟(即为蓝耳翠),其背毛悉为翠茸(即软翠),追求奢华的人使用这种翠茸捻线织成贵重织物,比之孔雀衣更为珍贵。
图1.软翠与硬翠的分布位置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全匹帛。”历代因皇室及上层社会对翠羽装饰艺术的推崇曾导致全国大肆捕杀翠鸟,以至于中国境内翠鸟数量锐减,在明清后已现绝迹之忧。一件色泽一致的点翠装饰品其用料之巨超出常人想象。1958年北京市文物局曾对出土的北京明代定陵两件皇后凤冠做过修复,据称每件凤冠需两百只翠鸟的软翠羽毛才可修复。而根据色泽筛选,每十余只翠鸟才可选取一、两只为上品,辑采一件凤冠当时用了一千余只翠鸟羽毛,由此可见,翠饰工艺在原料采集上的严谨程度。
二、点翠的工艺流程
点翠主要以头饰工艺制作为主,结合白芨、鹿胶、蜂蜜等天然材质,配以金银贵重金属制成饰品,在工序上由采集、剥皮与熟皮技术、选料与钉翠、辑翠与阴干等工艺流程构成。
1.翠羽的采集与筛选
翠鸟的采集为了不破坏翠羽的自然色彩,只能采用人工粘捕技术,捕鸟人剥皮与熟皮皆需要很熟练的手法与控制。有些时候,为了取得色彩最佳的效果,还以鲜活翠鸟羽毛为加工材料。同时工艺对“料”的筛选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由于单体翠鸟背部的软翠(翠茸)产量极少,需要匠工凭经验筛选色差与质地极相似的加以利用,一般来说,匠工会选用长度为3公分的翠茸为统一尺寸。而硬翠一般以10公分长度为常见(见图2)。这个长度标准,也基本是一只成熟蓝耳翠鸟的标准体毛长度。
图2.硬翠图片来源:笔者拍摄自点翠艺人张明玉工作室
2.点翠工艺的工具
辑翠所需的工具为优质细尖勾线笔若干只,不同宽窄的平刮刀若干,以及锋利的刀片与小镊子(见图3),另外就是牛角板一块以及所需的鹿胶或皮胶、骨胶等等。
图3.点翠用的镊子、细猪毛刷与平刮刀具图片来源:笔者拍摄自点翠艺人肖广春工作室
3.点翠的工艺流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辑”字用的极好,形象地说明了点翠工艺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即如何将单支呈扇形排列分散的翠茸排列整齐,又如何将多支羽毛规则地排列在一起。辑翠前先梳理优质翠羽,放置牛角板上用毛笔蘸以鹿胶或白芨、蜂蜜加以适当温水混合的胶料涂翠羽背面,以防单体翠茸的散落(见图4), 待干后以锋利平刮刀具 图4.以胶料订辑过的翠茸图片来源:笔者拍摄自点翠艺人肖广春工作室按适合型裁剪,并以毛笔或竹签头粘翠羽(匠工又常以自己唾液为辅助,点粘翠羽)放在已涂满骨胶或鹿胶的饰物之上,如此一排排地码上去,阴干(见图5), 再以微沾过水并已在手背上烤干的熟宣纸将点好的翠羽包起来,用拇指头尖处擀压,目的是使有重合部分及整体翠羽牢靠平实地与饰物本体结合。在辑翠的工序上,还有一项技术叫“刮青”,意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