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等,服饰、首饰用品与各地区的经济基础十分有关系。因此,要了解苗族服饰绣绘各支系为什么那样不同,或大同小异;首先要看其装饰纹样与其他民族多元文化存在交流的关系,看其功能基础,符号含义,以及审美价值。)
苗族服饰,没有一色素装,多少都有纹样装饰,其技艺手段,民间传说是用蜡染、排花、织绵(手工土织布机)、辫绣、绉绣、纳绣,至少,明清以后,平绣及其一些绣法如捻绣、打籽绣、等多种绣法才流传开来。苗族传统服饰绣绘技艺和纹样,基本上分“几何形纹饰”和“绣绘纹饰”(即绘画性刺绣效果)两大类型。在几何形纹饰制作技艺上,排花(俗称十字架花)、纳绣、织锦、编织等技法,用于表现几何形纹饰;而在绣绘纹样中,辫绣、打籽绣、縐绣、最普遍用的是平绣,则用于表现图腾崇拜的鸟、兽动物、植物、昆虫和祖先崇拜,人物故事以及花卉。苗族绣绘或蜡染的花卉造型艺术风格,完全不同于宋代以来,尤其明、清时期服饰上的“折枝花”,也不同于汉族地区的四大名绣儒雅的艺术风格,而是独领风骚“怪怪”的苗绣。
浏览苗族绣绘艺术史诗般的画卷,您要排除自己固有的艺术欣赏习惯,和现代逻辑思维观念的成见;您必须在跟随苗族古歌手的导引下,身临其境,转自己的审美观念成为原始意象的美性思维,才能真正地领略那些苗族绣绘原生态拙野之美的风采。
二、苗族传统服饰纹样内涵的十大发现与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关系
苗族传统服饰纹样中,保存着十分丰富的上古文化信息,苗族在传统技艺绣绘的艺术构成上,沿用着似曾相识的彩陶上几何纹饰,和汉画中云魖纹那种犷野又神秘的画风,满蘸原始狂热,女性博大胸怀的激情,虽然绣绘纹样诡异怪诞,别具一格,却能把民族图腾崇拜的原始信仰,他们从那里来?他们的祖先是谁?他们的民族风情,他们的故事,均能在一幅一幅的咫尺绣片之中表现出来;虽然苗族没有文字,却有绣绘“连环画”,这是任何一个民族服饰无法比擬的,它的确是穿在身上的一部“史书”画卷。
苗族服饰传统技艺为什么那样多姿多彩的原因,由于苗族长期不断被迫迁徙,不仅造成了苗族大分散十聚居而后封闭的居住状况,也造成了苗族与其他古代氏族的融合,因三苗的“三”是个大概念,苗族和汉族一样,自古以来都不是个单纯的民族和群体。所以,苗族绣绘纹样内涵的十大发现对破解千古之谜很有意义。因苗绣不仅保留苗族各支系的标志纹样,尤其十大发现中,令人惊奇的是苗族保存了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不同程度地历史阶段的艺术印记—原始社会的渔猎时代,阶级社会的奴隶时代,封建时代,三个划时代的艺术形象。
第一、原始社会渔猎时代的艺术形象—鲲鹏纹
鲲、鹏在古代传说中是东海的大鱼、大鸟,在《庄子·逍遥遊》中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又“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个似神话的故事,庄子在文中明确来源于“齐,谐志怪者之言”:也就是说鲲、鹏的故事,来自东方渤海之滨的古代东夷故地,西周时封建此地称之谓“齐国”的民间神怪传说,并非庄子自撰的寓言。庄子是宋国人,宋国是商的后裔,商文化与上古东夷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庄子受老子的道家思想影响很深,而老子的道家思想又有东夷文化的渊源;庄子的学说,多以上古神话喻义,成为内涵多义的寓言。虽然鲲、鹏一词仅见于庄子的《逍遥遊》,但庄子对鲲、鹏已赋予了浪漫的文学色彩和玄冥朴成的哲理观念;同时,从鲲鹏之气魄与灵动互化来看,古代齐国是东夷文化故地,这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