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明: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延续与保护——以大连地区为个案研究
2012/7/3 13:24:44
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延续与保护
——以大连地区为个案研究
大连大学美术学院 张景明
摘要:民族民间手工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大连有45个少数民族成分,其中的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人口数量较多,这些民族的建筑、雕刻、绘画、工艺品、服饰、人工器物、技术、工艺等,都具有历史真实、情感价值、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在民间技艺中,复州皮影、双管乐、东北大鼓、金州龙舞、单鼓、庄河剪纸、农民画等制作和传承独具特色,有的已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连的民族民间手工技艺多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或者传入,在形成并成熟后又传播到其他地区,形成了相互间交流传播的状况,并延续至今,促进了大连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大连 手工技艺 民族民间 文化延续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民间手工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程的启动,越来越被学术界和广大民众所重视。2006>年以来>,在国家博物馆等地举办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并将每年的定为文化遗产日。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连的复州皮影在名录之中。>2008>年又颁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连的复州双管乐、东北大鼓、庄河剪纸、金州龙舞列入名录中。>在这种大背景下,大连市也启动了15年的文化资源保护工程,主要以包括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文化艺术为对象。大连地区的皮影、龙舞、单鼓、剪纸、农民画等有着较长的历史,文化内涵非常深厚,并且与其他地区的同类遗产有着可比之处。同时,大连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拥有很多传统的手工技艺。但多数手工技艺的资源在延续过程中不断萎缩甚至消失,因此,研究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形成、特征以及延续和保护,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形成与延续发展
大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具有本地区特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后来历代又有东胡、鲜卑、高句丽、契丹、女真、蒙古、满族、朝鲜族等民族在此生息,他们与汉民族共同创造了民族民间各种形式的手工技艺。
大连地区从新石器时代文化到青铜文化,从汉代古城址、古墓葬到辽金元古城、古遗迹,从古代民族文化到现代文化,从历史文化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遍及山山水水。在大连的历史上,由燕文化、汉魏文化、鲜卑文化、高句丽文化、女真满族文化组成了独特的文化总体格局,正因为大连有底蕴深厚的古代历史文化,才能有现代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由于民族民间手工技艺有着土生土长、自娱自乐的特殊性,各地的手工技艺和特点都不相同。大连地区共有45个少数民族成分,人口有36.5万,其中,满族人数超过20万人,回族、锡伯族超过万人,蒙古族、朝鲜族超过千人。他们的文化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所创造的手工技艺也就有了比较久远的历史。以满族为例说明民族手工技艺的形成与发展。
满族主要集中在大连市金州区七顶山满族乡、瓦房店市老虎屯满族镇、三台满族乡、普兰店市乐甲满族乡、庄河市小孤山满族镇、高岭满族乡、太平岭满族乡等12个乡镇。追溯满族的历史渊源可以到的商周时期肃慎,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一带,汉朝称之为挹楼,南北朝为勿吉,唐朝为靺鞨,辽金为女真,清初称满洲,民国初官方才称之为满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满族人及其先祖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并一直流传到现在。
大连地区的满族,在文化艺术上同其他地区的满族保持一致。肃慎系民族中的女真最早进入大连地区,当时隶属金朝东京路辽阳府的复州、金州,将女真的文化艺术传播进来,如建筑、陶瓷、金属、玉石、刺绣工艺等。到了明末清初,女真建州部努尔哈赤崛起,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