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市场需求的手段。
任今民生动体现了这种典型的中国画匠的文化多样性,他大半辈子辗转于城乡之间,不但画过庙宇壁画及彩塑、建筑彩绘、窑居壁画还画过箱柜子画、玻璃画、纸扎等多种样式的民间绘画。不但精通花鸟、人物还擅长山水等各式作画题材,尤其是有雪景的山水,用色淡雅,造型生动,画风秀美。
“八十年代以前人们生活很贫穷,除非是娶媳妇、嫁女儿才会油箱子柜子什么的。人们就是以箱子柜子作为主要陪嫁品的,油墙围子的很少。农村就更困难了,油画一对小箱柜就可以娶媳妇了。还有农村家户里端菜用的盘子,油一个盘子两块钱,这起码得用半个或一个小时跟主家磨嘴皮子:‘端两颗土豆,看着也好看吧。’到了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慢慢好了,开始画玻璃框子画,画的最多的就是‘中堂’,就是中间一幅大的,两边各挂一幅小的。还有就是那种40×60(厘米)的玻璃画。那时画玻璃画都成了时髦,见了画匠就说:‘快来给我们画块玻璃画。’城里边家家户户都油画墙围子,因为家里要是画上一圈花墙围子,满家都红火了。过去不管是家里的什么摆设,都要画上画,就为了好看、装饰。比如,来客人了,炕上摆个桌子、盘子好看,地下摆个柜子、琴案什么的,柜子上的颜色大都是黑底色,琴案通常四扇门、四个抽屉,门扇上画着金黄色调的四季花鸟。农村的米柜门面是假的,题材通常也是四季花鸟。另外,放在炕上的柜子叫炕柜,长条形,不高,有小抽屉,上面叠放的是被褥。那时做画匠活起码是个匠人,走到哪别人都很尊重你。俗话说得好:‘会伺候的伺候匠人,不会伺候的伺候丈人。’再困难也会给匠人吃点白面,单另做点好吃的。热情招待、管饭、还给工钱。油画一对箱子,连工带料,匠人最高的工资是一天两块钱。这比待在生产队强多了,走到哪都受人抬举,端茶送水地伺候你。”
九十年代以后,伴随着中国的开放,西方文化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简约成为时尚。比如:家具都是一色,最多用单色油漆做些简单花纹、图案和文字或在中心处贴上印花;床取代了炕,墙体通白,只在门窗处用单色木框包边等等。传统的家具绘画不再受到欢迎,陕北画匠行业因此一度萧条,很多画匠回乡务农或转行做其它活计。这个时候,任今民适应时代变化,转而做室内油漆装潢,生意也红红火火。充分展现了他在绘画上的灵活适应性和持久生命力。
二十一世纪初,榆林经济大发展,任今民在当地建设局把部分原本承包给省古建公司的活揽了过来,自己设计图样,雇用画工,完成了世纪广场长廊、大街鼓楼和文昌阁等古建筑彩绘。
“近五年来,我做了不少榆林的建筑彩绘。世纪广场长廊的南边一半都是我画的,(三国、西游、红楼、西厢记、白蛇传)还承包大街文昌阁(四方台)和鼓楼的彩绘。这些本来是让西安古建公司来做的,后来市规划局的刘建忠局长看了我做的活后,就同意让我做。开始做的文昌阁就不比其它的差。鼓楼要求90天完成,工期紧,款不到位。去年50块钱雇,今年最少120块雇匠人,总共得40-50个匠人。我在有生之年,能为榆林人做下点事,就安心了。从去年文昌阁到今年鼓楼,每天早晨三点半就起来,把图案设计好,颜色配好。在把它复制到木制品上,都要我一个人时刻在那儿操心,有时候我坐在那儿就能睡着。所有的匠人都要画颜色、涂线线。文昌阁和鼓楼省设计院都统一规划为清代官式彩绘,凯歌楼旁的三合院就有点地方特色。文昌阁我做了些改变,里边加了些山水、花卉、鸟兽、使它们看起来有生命些,活泛些。画的画起码得让老乡能看得懂,颜色鲜艳、人物形象生动。眉是眉、眼是眼、山是山、水是水,看上去要清晰。挣钱是挣老百姓的,他们只接受写实的,不允许似像非像。这个时代对我的人生转折很重要。如果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