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欣:中国传统手工宣纸制造与当代中国艺术创作实践
2012/7/3 13:14:05
中国传统手工宣纸制造与当代中国艺术创作实践
西安美术学院 常欣
论文摘要:造纸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最杰出的代表,居文房四宝之首,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以往的艺术研究多停留在对艺术家和艺术发展史的研究,对材质的自身的形成、发展关注较少,本文探讨的是在当代国际艺术话题语境下,宣纸的制造的变化演进与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实践的之间内在联系。
关键词:传统手工宣纸 当代中国艺术
媒材的发展决定着艺术形式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纸张的国家。自从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发明纸张,到唐代宣纸的出现,特别是生宣纸的出现,因其特有的易渗透、易晕化,能留得住墨的材料特性,以及最能体现毛笔运行的生发性、随机性、偶然性、抒情性,图像具有抽象性、表现性、书写性、表意性等文化特性,使中国绘画在注重艺术的社会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艺术自身的抒情功能和表现功能。宣纸——这种媒材特有的表意性,符合了中国文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因而日益成为中国文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由于中国宣纸的特殊性能,中国的绘画呈现出特殊书写表意形态。以此为基础,宣纸的书写性和绘画性在历史长河中相互交替和并行发展,宣纸媒材的采用由此也成为中国艺术家最重要的身份标志。 
一、传统手工宣纸制造的历史
“宣纸”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著名学者张彦远在乾符年间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他在《论画体工用榻写》一章节,以“好事者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的表述,首次提到了宣纸的概念。
事实上,在张彦远之前宣纸就作为贡品,只是没有明确定名而已。据《旧唐书》载: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陕西太守韦坚向朝廷进贡时,各郡贡品就有“宣城郡船载……纸、笔、黄连等物”的记载。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宣城郡一地献纸尤为精美。《新唐书•地理志》和《唐六典》上记载着“宣州贡纸、笔”等文字,可见该地所产纸、笔在当时已甲于全国。因唐代的泾县、宣城、宁国、旌德和太平等均属于宣州管辖,而据《宣州府志》载,宣纸主要集中在泾县一带,由此推断,宣纸之名的产生与当时所管辖的州府息息相关,与其地理位置的关系极其密切。 “宣纸”已是承载中国历史发展文化的重要名词. 
二、传统手工宣纸制造的发展与延展
1. 我国传统手工宣纸的生产方法
  我国传统造纸又叫“土法”造纸,是历代流传的手工造纸方法。主要原料是麻类、树皮、竹子和稻草。麻类有大麻、苎麻、亚麻、青麻、黄麻等。树皮有青檀、桑皮、构皮等。竹子的种类较多,用得最多的是毛竹和慈竹。手工宣纸的制法,过程工序繁多,流程复杂,其生产工序有:泡料、煮料、洗料、晒白、打料、捞纸、榨干、焙纸。宣纸品种按原料配比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按规格可分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尺多种;按厚薄可分为扎花、绵连、单宣、夹宣等;按纸纹可分为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白鹿等;此外还有生熟之分,如矾宣、蝉衣、彩色洒金、水印瓦当等,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我国生产的宣纸,已有生宣、熟宣、半熟宣及千年仿古宣等六十多个品种,适应使用者对纸质的多样需求。
2. 传统手工宣纸制造的发展与延展
宣纸诞生之后,其生产由于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历经由少到多、由盛到衰、盛衰交替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对宣纸媒材有不同理解,中国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等艺术形式也呈现出不同的观念形态与物理形态。
唐宋以来文人和文人画家们利用宣纸特有媒介性能所进行各种艺术实践,不断地丰富了中国画艺术的内涵,极大地扩展了宣纸的发展空间,使中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