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呼和浩特市银饰制作工艺调查——以鄂尔多斯头饰为例
2012/5/27 9:57:16

呼和浩特市银饰制作工艺调查
——以鄂尔多斯头饰为例 
李迪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在当今全球化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传统的具有较强功能性、实用性的蒙古族银饰制作,在民间制作领域有着怎样的发展?通过一套鄂尔多斯头饰的银饰制作过程,可以看到,除了对传统银器工艺的主体继承,现在的银器手工艺制作已经有了几个方面的变化。
关键词:民族艺术;银饰制作;工艺技法;鄂尔多斯头饰
分类号: 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838(2012)01-0051-5

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蒙古族人十分喜爱金银等贵金属所制饰品。早在元代之前蒙古族就对银器已经有了广泛的认同,不仅出于蒙古族对白色的崇仰,而且与白银独特的物理特性相关。银离子具有杀菌作用,“每升水中只要含一千亿分之二克的银离子,便能使大多数细菌死亡” [1](3)。所以在蒙古族牧民之中常见使用银碗盛马奶等食物,可保长时间不变质;银器在牛奶中的长时间浸泡还可以使其更加明亮……这些都是蒙古族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积累而成的习惯和经验。又因为银所具有的高延展性,使其很易于加工成为各种银器和装饰品。在中国古代,银还是与金、铜并称“唯金三品”的贵金属,只能作为一种贵族阶层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后期银器饰品逐渐为百姓所共有,成为财富的一种贮藏手段。随着近年来艺术品市场日益红火,金银器的收藏逐渐被人所重视,并且与瓷器、青铜器、书画等藏品相比属于一种门槛较低的收藏门类,尤其是民族风格的传统手工艺银器饰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蒙古族银饰不再囿于传统实用与功能性的需求,更多附加了艺术品的商品属性与投资价值。因此,大批的传统手工艺人在城市开辟自己的生存空间,形成独立的行业与市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传统银器手工艺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就民间工艺传承的角度来看也愈加具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呼和浩特市的民族手工艺店有不少,大都为二至三人的小型制作工坊。以宝力德师傅的蒙古族传统手工艺制作坊为例,位于呼和浩特市的中心商业区,店面面积不大,但也分得制作房与实物展厅两个部分,形成产销合一的经营模式。开放式的制作房使客户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传统手工工艺的独特魅力。宝力德师傅家袭传统手工艺,积累多年制作经验,在本地民族手工艺圈中颇有口碑。制作坊的主要业务模式为接受客户定做,通常有两种原料使用方式:客户提供原料或制作坊提供原料并进行加工。视客户要求器形、复杂程度的不同而工期不同,制作坊收取手工制作费用。制作坊在原材料上确保货真价实,依照市场现时价格,在制作前都经与客户沟通达成一致,所以制作坊的成本比较透明,以手工加工费用为收入来源。
现代化背景下的文化艺术领域,无论是艺术传承者还是消费者,都对民族艺术有着热切的情感归属与市场需求。“在当代的‘全球化’趋势显见强化的新的背景下,更加重视民族艺术,并使之提升到有助于保持世界文化多元并存、多元互动的高度对待,显然是一种积极的选择。”[3](77)传统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生存样态现如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必然会影响到民族艺术领域的发展。传统中具有强烈功能性实用性的蒙古族银饰制作,在民间制作领域环节受到了哪些影响?其工艺是否有所变化?得益于徐英教授的引荐,笔者于2011年4~5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宝力德师傅的蒙古族传统手工工艺制作坊进行调查,期间完整地经历了一套鄂尔多斯头饰的制作过程,试以此头饰制作中的蒙古族银器饰品的工艺流程作为考察对象作一说明。

阿拉腾都希手工艺制作坊的技术人员有三位:有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工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