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博物馆视野中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德国民族学、民俗学博物馆的历史与现状概述
2012/3/15 11:08:40

[摘要]德国的博物馆事业兴起于19世纪中期。历经一个多世纪的社会和文化变迁,德国博物馆的功能、理念和经营方式与时俱进,博物馆的分布遍及各地,数量众多,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其中各类民俗学(乡土文化)、民族学和专项文化史类的博物馆,占总数的60%以上。博物馆的存在,已经成为德国普通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博物馆在对民间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进行有效保护方面功不可没。但是,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部分的博物馆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如何将博物馆的文化保护功能与其公众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也是德国博物馆事业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德国博物馆;传统技艺;文化保护;村落博物馆;传统的公共传承
作者单位:德国马普社会人类学研究所

在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方式快速现代化的今天,面对传统文化受到挑战与威胁的现状,博物馆建设往往被理解为传统文化保护的有效手段。就濒危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土著人的文化权利等一系列目前备受国际文化界关注的问题而言,大概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命运能对这一论题的迫切性作出最有说服力的注解。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建立国家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Indian,以下简写为NMAI)的议案,它将隶属于美国史密森研究院,是集研究、收藏、向公众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机构。从馆场的建筑设计到展览的策划实施,土著人都参与其中。经过数年的建设,它的三个展馆相继在纽约、马里兰和首都华盛顿特区落成。该博物馆的目的是“在与西半球的土著人合作的基础上,通过肯定他们的传统和信仰来保护和培育他们固有时文化,鼓励这些文化在当代生活中和艺术形式上获得表达,加强印第安人的声音……在博物馆举办的全部活动中,NMAI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和土著人的文化知识的连续性,博物馆吸收土著人的手段来处理、归档、保存和展出藏品。NMAI积极致力于探索新途径以研究和展示土著人的历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2004年,在华盛顿特区展馆的落成展览“我们的生活”的展板上,参观者可以读到如下的文字:
(文化上的)零余生存(survivance)
……要超越苟延残喘式的生存状态(survival)。零余生存意味着重新定义我们自己。它意味着我们要高扬自己的社会和政治意识,在信守古老规则的同时,以极大的热情去迎接和接受改变。它意味着我们要做一切必需的努力,为的是让我们的文化充满活力。
这一来自土著人中的“文化自觉”者在面临自己的文化传统濒临危境时所发出的痛切但激昂的声音,也许可以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包括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得到回响。笔者关于博物馆学与美洲印第安人的知识都非常有限,不足以对该博物馆在实施其主旨上成功与否,做出任何评判。但是,美国国家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的建立至少可以说明,博物馆保存“遗留物”的功能不仅仅是19世纪的想法和做法,在当今美国的主流文化保护意识中,通过建立博物馆以求达到保护传统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仍然被当做一种可行的办法在实施。
德国也是博物馆事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德国目前有各类博物馆6000余座,其中各类民俗学(乡土文化)、民族学和专项文化史类博物馆,占总数的60%以上。博物馆的存在,已经成为普通德国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博物馆在对民间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进行有效保护方面功不可没。本文拟就德国民俗学、民族学博物馆的历史和现状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德国博物馆纵览,德国民族学、民俗学博物馆的兴起,村落博物馆的运作,简短的讨论。
一、德国博物馆纵览>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8200万。第二次世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