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了运行机制和反馈机制的建设。实践者和管理者更应该着眼于建立文化产业和生产性保护之间的互惠互利机制,促进生产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这种机制下,项目发展得越好,也意味着项目在资金、人才等方面获得的反馈越多,越有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生产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

目前,虽然生产性保护在实践中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但是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类:一是无法获得足够的经济效益,项目不能独立存活;二是缺乏有效的规范管理,使项目遭遇破坏性开发。因此,政府主管部门需要针对相关情况,分别制定扶持和规范管理的政策措施。

在扶持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的生产主体是家庭作坊和个人、个体劳动者,他们大多会面临税负过重、融资困难、场地缺乏等困难。因此,在政策制定方面,要协调税收、投融资、原材料管理等多方面关系。而对于一些市场面较窄的项目,要鼓励和帮助他们在保持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适度的设计和改良;或由政府提供销售、展出和宣传机会,帮助打开市场。

在规范管理方面,其职责关键在于政府主管部门。由于生产性保护涉及项目情况复杂、种类繁多,要在短期内制定出适用全国的规范性标准,非常困难。首先,应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或者民间组织的力量,制定针对各类项目的管理规范和认定标准;其次,针对市场主体,主管部门需要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其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生产性保护反馈制度。

综上所述,生产性保护,是针对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部分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提出的一种有效的分类保护方式。它旨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当代社会的互动融合,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本质的区别。经过多年探索,生产性保护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形成了大量的有益经验和成功模式。

(作者单位: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中国“非遗”名录撷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要求而设立的,它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主要区别在于,列入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危险状况,急需保护。

至2011年,已有来自16个国家的27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自约140个国家的232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迄今,已有139个国家批准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截至2011年11月,中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87万项,共有29个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7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名录。进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非遗”项目有7万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项目:

羌年、 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麦西热甫、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中国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艺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项目:

昆曲、古琴、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呼麦、中医针灸、京剧、中国皮影戏。

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2011年6月24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一遗址由西湖及三面环绕的山峰组成。

自公元9世纪以来,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