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2013年第1期目录
2013/7/24 11:30:16
《远逝的天堂》 王加华; 坚守与变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几个关系 刘德龙; 谁的文化,谁的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认知困境与理性回归 刘正爱; 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以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中心 朱以青; 文化认同与西部“非遗”的公法保护 雷秋玉; 社区性组织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实践与作用——以厦门龙源宫的“文物化”过程为例 邵媛媛; 田野回望:“非遗”保护与“被保护者”的真实世界——以东北渔猎、使鹿民为例 何群; 家庭教育传承对于“非遗”保护的价值和意义——以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传统为例 薛洁; 游戏童谣“牵郎郎”释说 王娟; 解析故事构成要素:雅各布森的理论视角 祝秀丽; 昭君戏在民间社火中的传播形态 徐翠; 民俗学立论的童话与现代性启蒙 黎亮; 驯鬼年代:鬼与节的文化生态学思考 张小军; 民间信仰能促进社会整合吗?——对湘东仙人庙的个案研究 陈彬;陈德强; 民俗宗教与村庄政治:山西义村“三官大帝”供奉之考察 卫小将;尚立富; 煤窑神信仰与民国初年的山西大同矿区社会 张月琴; 清代白帝天王信仰分布地域考释——兼论白帝天王信仰与土家族的关系 龙圣; 婚约彩礼习惯与制定法的冲突与协调——以山东省为例 康娜; 交换型代际关系:农村家际代际关系的新动向——对江汉平原农村的定性研究 孙新华;王艳霞; 山东枣庄地区“仁兄弟”现象的人类学考察——以枣庄市市中区涝坡村为例 王明远; 生产性保护:文化主体研究视角的理性回归——“第三届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燕妮; 个人心史与学派历史勾连的困境与张力——评《李安宅与华西学派人类学》 齐钊;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