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中的鸡形象
2009/4/7 13:31:06
鸡是民间信仰中的喜神。正月初一公鸡打鸣的方向是喜神所在的方向,新娘出嫁或家人出行都要朝向喜神方向。鸡与一个占老的传说有关。传说女蜗先造六畜,后造人;第一大造了鸡,鸡一叫大门开,日月星辰齐出来。《汉书·东方朔传》有大地初开,第一日是鸡日的记载。民间在初一要把鸡形象的年画、剪纸贴在门上和窗户上,以示趋吉辟邪、喜庆吉祥之意。民间有崇鸡吉利的风俗,四川还流传着初一是鸡过年的说法。
鸡是民间艺术中常见的形象。陕北传世剪纸《抓髻娃娃》,寓意深刻。娃娃的双手向上,一手托鸡,一手托兔。民间艺人又在娃娃的头、肩、身、脚各部位,刻有对称形的鸡。整个构图粗犷、原始,富有趣味,突出了娃娃就是鸡的艺术效果。娃娃双手举起鸡和兔,深含“伏羲女蜗兄妹制人烟”和伏羲女蜗卞日月,规矩大卜的占老信仰。这个信仰在演化中,太阳神逐渐成为民间艺术鸡的形象,月亮神成了玉兔的形象。髻与吉同音,民间借音同叙事,抓髻即人类要依帝舜“七政”,行大时应人事,方能生生不息,大吉大运。山西吕梁一带的传世剪纸《抓鸡娃娃手挂钱》,娃娃的造型似蛙状。娃娃脚踏莲台头顶莲花,双手各举一金鸡,鸡爪抓住一串吊钱,吊钱卜娃娃的脚旁各有一只玉兔;头发左右各扎一只飞蝶,肚兜上刻着金元宝;喜鹊带来绿树叶双双飞落在吊钱上,似乎要把吉祥长筑在娃娃身上。剪纸把娃娃比作生命力旺盛的蛙,采用对称、夸张、喜庆、趣味的构图手法,给人直观印象是娃娃抓住钱,就是抓住了大吉大运。在实质上,剪纸给人一种远占、野性、祈盼和思考的效果,是人类对生命永恒的追求,是人类对大卜繁荣、太平盛世和子孙昌盛的追求。剪纸的人文沉淀十分丰富。
民间认为鸡就是凤,凤就是鸡。剪纸《龙凤呈祥》,龙飞凤舞,瑞气万千。民间尊崇龙、凤为神物。龙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凤性高洁,喜歌弄舞。凤临人间带来幸福的安宁。龙飞凤舞是国家兴盛,大卜太平的吉祥之兆。《孔雀牡丹》(民间视孔雀与凤的含意类同)剪纸,雌雄孔雀拖着美丽的羽尾,与红牡丹构成了图案的卞体。图案的沿边是百合花。民间认为百合花是“送子仙”,含有“百年好合”、子孙满堂的愿望。
鸡即吉,年画中不难寻觅。四川绵竹年画《秦穆公获陈宝》,是清代民间艺人根据《东周列国志》的故事绘制的斗方。年画讲述陈仓人挖地得一异兽,要将其献给秦穆公。途中遇两童子,童子指说此兽名媳,常在地里食死人脑;若杀之,要以柏树枝插其首以避邪。媳见隐私被揭露,忙对陈仓人说,这两童子名陈宝,一雄一雌,得雄者为工,得雌者为后。陈仓人弃媳追赶童子,两童子化为雏飞入树林。陈仓人急报秦穆公。穆公大喜,持弓围猎,终得雄雏(即锦鸡)。后来,秦果然统一了中国而称雄。陕西宝鸡即由此得名。
近现代的民间艺术也同样表达出崇鸡的情结。四川画家锥风画的《雄鸡》,美丽生动,气宇高昂,尊贵不儿,和谐瑞祥。尤其是雄鸡冠,色艳形动,实为“火阳精物”。看锥风画鸡,让人联想到距今七千年前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鸡鸣太阳图”。四川另一工艺家秋萍的
《鸡》,以软质树皮作工艺画的材料,构图虚实适度。画中树枝挂着吊篮,篮中是孵出不久的小鸡。吊篮绳微微弯曲,好似林中的风儿在轻轻吹动吊篮。吊篮中的小鸡在欢快地扬头歌唱,有如母亲轻摇摇篮中的婴儿,聆听婴儿在说、在唱、在笑一样。秋萍将慈母的情感融入了《鸡》,表达了凤来祥和的占老信仰。四川刘道荣家庭乐班演奏的四川民间传世唢呐曲《百鸟朝凤》,与中原传统唢呐曲《百鸟朝凤》大不相同,是十足的川音川调。其《公鸡喊黄鹏)>等,则系在四川流传的民间乐曲。
从北京故宫精美的石雕凤,到厦门南普陀寺细腻的木刻凤,全国各地都有以泥塑、陶瓷、而塑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