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李莉: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文艺复兴?
2011/6/21 16:41:15
一、所要思考的问题
最近在一些报刊杂志上有学者提出:中国是否需要一次文艺复兴?我认为毫无疑问,我们需要。但需要一次什么样的文艺复兴,而且通过文艺复兴我们能为世界贡献什么?这才是最核心的。
有人把它和大国崛起联系在一起,有人则把它和人本主义、人性的解放结合在一起。但我认为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有四点:第一,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为中国社会的脊梁、中国文化的精英,应该为中国的社会和民众提供什么样的知识?应该从西方的文艺复兴中看到自己有哪些先天的不足?而在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如何弥补自己的不足?第二,我们要认识到人类社会目前所遭遇的共同困境是什么,而我们中国的文艺复兴是否能给这一困境带来帮助,也许这一帮助是巨大的,因为它有可能会改变人类发展的方向。第三,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没有认识清楚,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文艺复兴,因为那样我们就根本不知道,我们要复兴什么。第四,欧洲的文艺复兴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文艺复兴到今天,所有重要的科学发明与文化创造几乎都是源自西方,以至于世界所有的国家如果不学习西方,就无法生存。而我们中国的文艺复兴能给世界带来什么?我认为大国崛起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为世界提供什么样的新思想,什么样的新的创造力?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中,我们一定要有全球观,一定要认识到,我们的发展不会是孤立的发展,一定会和整个世界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在这样的联系中我们将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一定要是良性的,和谐的,在这样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必须是在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中发展,只有这样人类的未来才会有希望,中国的未来也才一定有希望。如何做到这些?这正是本文所要思考和所要回答的。
二、为什么中国人“注定”只能成为“被发现者”
我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先天不足,就在于和西方人比较起来,缺少对自身和自身文化的理性认识。如果反省自身,我们就会发现,近百年的中国学术界几乎没有自己独立的声音,所有的思想不是源自于西方就是受西方的影响。这是为什么?
其实文艺复兴只是一个代名词,重要的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能不能从此用自己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不要用古人的眼睛,也不要用西方人的眼睛。中国知识分子传统做学问的方式是在书斋里读文献。因此,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说法。所以我们做学问,以前是看贤人圣哲的书,现在是看西方理论的书。所做的学问常常是某某圣人“曰”,或西方某某人“说”,却往往忘记了自己怎么说。我们所作的学问,所提供的知识缺乏原创性,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病症,如果这一病症继续发展,无论我们的经济有多么的发达,我们在世界上也永远只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因为我们不会创造只会摹仿,因此,不可能成为先进思想的发源地。
不仅如此,和西方比较起来,我们在历史上缺乏一个“地理大发现”。因此,对世界的认知缺乏一种客观的眼光,缺乏一种实验的精神,这是欧洲文艺复兴前大多数人类社会的共同病症。
“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人对宇宙对地理空间的认识都仅局限于圣经上的描述,但当他们进入到大海,试图在大海上找到一条通道时,才发现从圣经上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对的。因为真正的航海知识与哲学家、神学家和虚构宇宙者的测算都毫不相干。航海不是靠文献而是要靠实际经验来检验。人们出海越远,就越会感觉到文字资料给他们的机会和引诱力不足,因为海洋为记忆所不及。陆地上的地形地貌可以服从文字的记载、神话或传说,而海上的情景却永远是一个自由王国,要从经验来学习,要凭事实来引导。正因为如此,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