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手记
2012/4/19 11:10:13
编者按: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曾于20世纪40年代第一次踏上美国国土,写下了“初访美国”等一系列有关美国印象的文章。时隔60多年之后,费孝通的学生、人类学学者方李莉,旅居美国一年后写下了系列访美手记。当年费先生到美国,美国的现代化、人文化的地理和充满着创造力的美国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60年后,让方李莉难忘的不再是高楼和现代化,相反,是美国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丰富的资源以及美国人之间的平等精神。方李莉作为人类学家从“异文化”的角度去观察美国,无疑为读者提供了借鉴之镜。

见识美国的国民性

我要乘飞机到费城参加美国人类学年会,飞机起飞的时间是早上9点47分,吉雅不在家,由佛博斯先生送我去机场。才7点15分,我们就从家里出发了。因为佛博斯先生在早上7点30分有一个简短的会议,他先把我带到会议室,开完会再送我去机场。佛博斯先生是当地一个屈指可数的大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公司不仅经营房地产,还有多个饭店和建筑工程队,平时总是非常忙。所以事先我就告诉他,我可以打电话让出租车送我去机场,并不需要麻烦他,但他仍然坚持要自己亲自送。

我们到达会议室,公司的雇员以及一些董事已到场。佛博斯先生让我坐在一个角落的椅子上等他,他自己却走到主席的位置上去主持会议。美国人很有礼貌,大家都和我打招呼。会议只花了短短的半个小时就结束了。然后,佛博斯先生开着车把我送到机场,他说,9点钟还有另一个会议等着他参加。

在中国,像佛博斯先生这样身份的人,平时肯定是前呼后拥,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何况是送朋友上机场这样的事,让手下的司机代劳就行了。但佛博斯先生没有自己的司机,他自己开车,自己开飞机,甚至自己动手整理花园。他家在基洼(Kiawah)的海岛上拥有一栋别墅,背后有一大片属于他家别墅的森林,他每次都在森林里修理那些树木,就像一个普通的花匠在劳动。

他很富有,但你丝毫看不出他和其他的人有多大的区别,没有派头,没有架子。只是他和吉雅的车都很高档,都是顶级的奔驰。还有在海岛上有自己的别墅,这是一般人很难拥有的。但除此之外,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只是在写博客时称他为佛博斯先生,平时都是叫他吉姆。他很高兴我这样称呼,因为这显得他很年轻,他说佛博斯先生是他的父亲,而不是他。

在美国,我们看到很有地位的人并不摆架子,同样地,出卖劳动力的人地位也不低。因为这里的劳动力实在太贵。请一个钟点工到家里来打扫一天卫生需要400美金,干更累的活要的钱还要多。

上个星期,朱乐耕有几件作品需要从列克星敦运到纽约参加展览,在这之前需要把这些作品包装好,并放进木箱装订好,然后才可发运。如果在中国非常简单,请人来帮忙就好了。但在美国请人来做这样的工作一个小时要100美金。我当时听到这个价差点晕过去了,这样的包装肯定不止一个小时,需要好几个小时,这意味着需要好几百美金。最后我决定自己拿起钉子和锤子来干这活,我发现,到了美国我也变得能干了,因为劳动力太贵,什么都得自己干。所以,在这里每个人都变成了劳动人民,而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也提高了,大家也自然平等起来。

另一个美国人的平等,在于他的称谓上,无论老少大家都直呼其名。那些学生从不叫我方老师或方教授,而是直接叫我“李莉”。就连吉雅的孙子孙女们也是如此,尽管吉雅经常纠正他们,让他们叫我“李莉阿姨”,但他们仍然是直呼其名,就连才六岁的罗比也是如此。吉雅常常摇头,她说在美国,除父母和祖父母有称谓外,其他的什么叔叔、阿姨、姑姑、舅舅都没有了称谓,都是直呼其名。但其实美国人的称谓也非常简单,只有Aunt和Uncle,并没有叔叔、阿姨、姑姑、舅舅等的区别。而现在都叫名字,这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