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人文课题”简报(第十二期)
2010/3/30 10:22:26
西部人文课题组迎春茶话会纪要
时 间:2006年月1月10日下午
地 点:中国艺术研究院“西部人文课题组”办公室
主持人:方李莉
与会人员:
方李莉、马盛德、刘文峰、、刘 托、顾 森、杨 萍、何玉人、康玉岩、包澄洁、胡晶莹、韦 明、李东晔、、孙江宁、孟凡行、安丽哲、吴 昶、董 波、王 涛、员雪梅、张 欣、王英睿、杨 明、杨 秀、付京华、张登峰
主要内容:一、课题进展等情况交流;二、歌舞联欢。
2006年1月10日下午,“西部人文课题组”部分在京学者聚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方李莉组长的主持下,召开了一次学术交流兼迎春联欢的茶话会。
方李莉组长首先对课题组成员能够在年终繁忙之际抽空参加会议表示真诚的感谢与欢迎。随后,她简要汇报了课题的进度、计划和结题要求等情况。要言之,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丛书出版方面。计划出版一套《西部人文资源丛书》,前不久已经与学苑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将于2006年9月课题结题前全部出版。这套丛书包括4本考察报告、4本考察笔记和3本论文集,共11本。目前已经整理完成的书稿有7本,约380万字,分别是:3本考察报告:《关中民间器具与农民生活》、《西部人文资源考察实录》、《西北少数民族仪式考察——傩舞·仪式·萨满·崇拜·变迁》;3本考察笔记:方李莉《黄土地的记忆——陕北民间艺术田野笔记》、王宁宇《陕西药王崇祀风俗考察记》、潘年英《西南山地文化考察记》;1本论文集《西部人文资源论坛文集》。另外4本书,我们将在后期的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中陆续补齐与完善,计划于今年6月份全部完成并交给出版社。
二、数据库的建构。原计划各子课题组于2005年12月底之前完成数据库资料的搜集工作,并整理好初稿交上来,余下几个月的时间用于整体内容的修改、补充,但现在看来做不到这点。具体看,各组的进展情况不一样,戏曲组、景观组已经基本完成了,有的组完成了大部分,也不的组进度较慢,需要抓紧时间进行,希望各组能在06年3、4月份期间交齐初稿,给后期的专家审稿和数据库的资料录入等工作预留出必要的时间。
三、对梭戛生态博物馆解剖麻雀式的个案考察。十年前,在贵州的梭戛,由中挪合作建起了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梭戛生态博物馆。随后,贵州还建起了另外三个生态博物馆,被称之为生态博物馆群。现今广西也在学习贵州,今年已建起了三个生态博物馆的试点,准备在今后的三年内陆续建立10个生态博物馆,其雄心非常之大,内蒙也在积极地跟上。如果此举成功,生态博物馆将会在国内形成燎原之势。因此,作为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梭戛的经验就非常重要,十年的实践,它的经验将会给后来者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据我们调查可知,博物馆建成后的十余年里,村民们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但不容乐观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生态博物馆的建立,西方文化观念的引进、文化精英的培训、政府的引导和干预等等措施,会不会使当地传统文化的表面形式保留下来,却失去其背后的意义世界。为了尽可能全面地解剖这个“麻雀”,课题组吸纳了从事音乐、艺术人类学等领域研究的新成员,集中力量,从社会组织、宗教、音乐、民俗、民族服饰、民居、民具等角度,进行深入考察,做点的深描,然后对建馆前和建馆后不同时期不同的文化样态进行比较分析,再来探讨梭戛生态博物馆自建立以来,在社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有哪些经验和不足。这些内容将在关于梭戛生态博物馆的考察报告一书中集中体现。
四、重申总体报告书的体例和理论诉求。总体报告书是对课题的全面总结和理论提升。将在调查的面的铺陈和点的深描的基础上,参照国外相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