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雨:游弋在人神之间的吴兴知——湘西巫傩面具大师访谈录
2010/12/10 13:01:00
游弋在人神之间的吴兴知
——湘西巫傩面具大师访谈录
田小雨(土家族)
(吉首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采访对象:吴兴知,男,47岁,苗族,湘西州工艺美术大师,著名湘西巫傩面具艺人。祖籍泸溪县兴隆场人,现居住吉首市镇溪办事处雅溪社区。
采访时间:2009年12月3日
采访地点:吴兴知家
吴兴知的家座落在吉首市雅溪铁桥附近,一栋三层楼的砖房半新不旧。房屋不远处就是他的木雕工棚,房屋的周围散堆放着一些木雕用的园木和半成品木雕佛像和面具。他的几位徒弟正在工棚内忙碌着。一楼的“堂屋”完全按湘西乡下传统形式布置,正面是家先神龛;左侧墙上挂满了各类木雕面具;右边是神像,给人一种神秘感。
吴兴知是一个残疾人,从小酷爱民间艺术,在纸扎、剪花、雕塑都极有天赋。2009年10月,在湘鄂渝黔边区首届民族旅游商品暨民间工艺师评先大赛中,他的“湘西苗族‘跳香’面具”荣获金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授予他“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吴兴知在一楼自己的工作室内热情的接待我们一行。
田为笔者,吴为吴兴知。
田:你是我父亲(田明)的好朋友,我常听父亲说起你。说你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方面非常了不起,特别是对湘西巫傩面具方面造诣很深,我想请你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吴:我其实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民间匠人,为养家糊口,一辈子以手工艺为业。知道我的人并不多,我也很少参加外面的什么活动,是你父亲鼓励支持我走出来的。
田:你主要从事哪些手工技艺?
吴:早年开始是搞纸扎和凿花,现在主要是雕塑和仿古建筑。
田:雕塑有哪些种类和题材?
吴:雕有木雕和石雕,塑有泥塑、水泥塑和石膏塑。园雕园塑、浮雕浮塑都搞。因为要生存,题材大多数是为民间寺庙雕塑神像菩萨。也为单位、酒店做点其它内容。面具平时做得不多,只是有些旅游点定做,或活动需要才做的,做面具养不活家。
田:你有哪些重点雕塑作品,能介绍一下吗?
吴:作品谈不上。周边寺庙大部分菩萨基本都是我做的,乾州孔庙的孔子和弟子像就是我去年和今年做的,吉大师院的孔子像有3.3米多高是石雕,雅溪三王庙正在雕340多个神像和地狱人像,都是木雕……好多都记不起了,秀山、铜仕、怀化、州里各县都有。
田:效益怎么样?
吴:哪有什么效益,只是养家糊口。吉大师院的石雕孔子像,包工包料只6万元。三王庙里建造天子殿,建筑面积200平方米,10米高,共三大间,加上里面大小神像三百多个,大的两米多高,小的六、七十分分,一共只二十万元。10个人先后做了近四个月,基本上只得个基本工钱。讲起来都丑。
田:你一年的纯收入有多少?
吴:我一年的纯收入大约在4—6万元,都是靠我做手艺,全家6口人,3个小孩子都在上学,还有一个老人,爱人给你帮忙和照应家人,还算过得去。
田:你在面具方面有哪些成果?
吴:我原在泸溪,86年和89年参加省里的展出,获三等奖和二等奖;95年县文化馆直接送省展的是二等奖。之前也参加过全国工艺一绝大奖赛,是由师傅李楚汉牵头办的,据说是优秀奖,我没过问。我后来搬迁到吉首定居,与泸溪文化馆就没联系了,加上为生计忙,吉首这边也从没参加什么活动。今年你父亲(田明)支持我参加加省边区首届旅游商品大赛,拿了大、中、小三组36个跳香面具,获金奖。
田:你能介绍一下你学艺的经历吗?
吴:好的。我老家是泸溪县兴隆场,那是一个苗汉杂居的地方,也是苗族的边沿地区,这一带巫傩文化很浓,特别是“还愿”比较常见。因此,扎牌楼、做“桃渔洞”(还愿用)、棺罩、扎故事、鬼王、四值功曹、金童玉女很吃香。我天生有残疾,重劳动不方便,于是就跟当地扎画高手罗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