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彬:一个土家“端公”和他的傩仪面具
2012/7/3 13:24:00
一个土家“端公”和他的傩仪面具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罗 彬
内容提要:许多在过去民俗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民族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己进入了被保护的行列,而对于在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还有着发展活力的某些文化现象,则因为新的文化价值观差异往往导致人们处于“保护-发展”的两难困境。本文针对这种现象,跟踪调查一位土家傩仪艺人,观察他在不同时期如何运用自身资源并不断开发转换的过程,以此进行个案分析。认为在新的时期,简单要求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保持原汁原味是不合情理的,继承传统要有发展的观念;同时,轻视保护、过度开发传统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也会带来许多弊端。本文注重研究民间艺人在实际生活中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活生生的运用和承传,认为只有对其功能进行新的整合,不断顺应时势,才能实现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真正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土家族 端公 傩面具 民间艺术 资源转换
傩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傩仪面具在中国的不同民族和地区都有各种形式的存在,对于傩文化的研究,也有许多专家的工作值得称道。不过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不是傩面本身,而是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一个傩仪面具的制作者——恩施州民间工艺大师谭学朝。
一、土家“端公”谭学朝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曾经广泛存在这么一种外面的人听来十分神秘,其实在当地非常普通的行业——“巫师”。巫师是学名,在当地你要说“端公”,或者“土老司”。查《汉语大辞典》的解释:“师”与“司”都有职守、专司一事的神道的意思。“端公”的来历,尚不清楚。但“端公”作为巫师的别称流传很广,许多地方都有“端公舞”、“端公戏”,不是土家区域所特有。端公是一个从事原始宗教活动的特殊群体,他们大都是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在端公内部并没有人为的等级划分,但做法事的职业要求相互的合作,因此,在端公之间还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别。这种差别是自然形成的,以端公本身所具备的学识深浅、资历长短、能力大小和威望高低、徒弟多少来决定。当然,现在这一行业在武陵土家区域大都不存在了,但在个别地区尚有遗留的少数老端公。
谭学朝就是这么一个有不少弟子、从业资历较深的土家端公,他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三岔乡鸦沐羽村青木淌人,在当地很有影响。主要反应在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官方的:几乎所有到恩施来的文化官员都会被带到三岔文化站参观谭学朝的傩面,同时每年的旅游项目上也大都会表演根据傩戏改编的节目;另一方面则在民间:由于历史的原因,崇信巫术曾是武陵土家的普遍现象,以至直到现在,普通土家人尽管不会再去完全的信奉巫师,但土家的端公仍因其历史的特殊性而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不过从我们多次的现场观察,其作用应是逐渐的从娱神还愿转向娱人,而这一点正是谭学朝的特长。
知道谭学朝是在1996年左右,由当地文化馆馆长介绍:在三岔有傩面具,并且有一个老端公会雕会画还会表演,说的就是谭学朝,本地人尊称“朝老”。不久,馆长就陪笔者到恩施三岔乡文化站拜访谭学朝,因为当时正在收集土家族民间美术相关资料,最感兴趣的还是挂满文化站的傩面具,尽管以后又去过三、四次,但对谭学朝本人了解还不算多。直到2004年10月,再次去三岔,正赶上谭学朝参加一次“度职”仪式。(“度职”仪式是端公们取得正式端公资格的重要标志,在仪式上,不仅老端公要传戒传法,表演傩戏,同时要广邀亲朋,对此进行见证,“度职”也可说是新端公正式进入职场的一种仪式。这次“度职”,就是谭学朝的大徒弟收徒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