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新:蚕月祭典——湖州含山蚕花节考察记行
2012/7/3 13:17:48
蚕月祭典
——湖州含山蚕花节考察记行
南京艺术学院 李立新
《诗经·豳风·七月》有:“>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1]句,其中“蚕月”指夏历三月,是开始养蚕的月份。在养蚕之月为祈丰收对蚕神的各种祭祀活动,原是我国各地各类农事祭典中大型又壮观的活动之一,随着社会发展与生产方式的转型,这种祭蚕神风俗在各地几近湮没,惟沿着京杭古运河苏杭段的一些村庄,还一直维持着这古老的祭祀习俗。
一踏上蚕花路
2008年4月3日,我与东南大学胡平教授一行5人,在苏州访毕缂丝工艺传人之后,夜泊姑苏城外石湖湖畔苏州工艺美术学院,是夜小雨。翌日清明节,我们一行早晨8时30分发车,驶上苏嘉杭高速公路向南至新塍段下,顺小路进入湖州地段,经练市到达善琏镇,因事先有联络,镇政府一位负责组织、宣传工作的副书记沈同志热情地接待我们,并为我们安排工作人员李女士作向导前往含山。
含山位于杭嘉湖平原湖州东南35公里处,京杭运河傍山而过。含山因“四水涵之”又名涵山,也有寒山之称,实为交织水网中一突兀孤丘,高不过百米,晋张玄之《吴兴山墟名》称之:“震泽东望苍然,茭苇烟蔚之中高丘卓绝”。 [2] 含山所处的湖州地区植桑养蚕织丝的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钱三漾遗址出土有目前所见最早的碳化绢片,三国时有“吴绫蜀锦”之名,唐时有“湖州开元贡丝布”之录,宋时更有“湖丝遍天下”之说。[3]蚕桑丝织已成当地百姓生活之源、生存之根,从而演变出种种蚕神祭祀风俗。含山祭蚕神风俗大约源于宋代,历明清而益盛,至今不泯。含山不高,但因蚕神祭祀活动而成为当地蚕民心目中的“圣地”。
自善琏至含山仅3公里路程,但我们一行驾车走了约半小时,时届清明正日,天已放晴,风和日丽。含山附近几十里以及周边练市、新市、河山等村镇的蚕农几乎倾家而出,或步行、或骑车,熙熙攘攘,直往含山而去,一路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车抵含山村口,只见通往运河桥的路两侧商贩聚集,路上桥上人流如潮,(图一)车不能行,我们下车在李女士陪同下徒步前行。过运河桥往左即有通往含山的一条小道,顺道前行约一里至含山南坡脚下,沿山坡蜿蜒而上可抵山顶,这是一条“蚕花路”,历史悠久,闻名乡里。民间流传在清明节当天,蚕花娘娘会来到人间,在含山留下足迹,蚕民们都要到这条路上踏青,谁若能踩到蚕花娘娘的脚印,谁就沾上了丰收的喜气。[4]于是,到“蚕花路”上“轧蚕花”成为含山蚕花节重要的内容。
来到含山脚下,见新建一寺,上书“蚕花圣地”,寺前有三孔石桥一座,传为明万历年所建,是上山的必经之路。寺后山坡上有一池清水,中立一尊蚕花娘娘塑像,形似南京莫愁湖之莫愁女雕塑,现代所立。绕过池塘,顺着右侧上山,是一路陡升的之字形小道,半道建有“歇波亭”,“以为往来歇息之所”[5]。继续攀登,可见含山塔影,上得山顶,是一座八面七层楼阁式砖塔,塔底须弥座上宋代风格的牡丹、莲花图案清晰可辩,旁有明成化16年所立《重建含山净慈院塔记》碑。塔北新修净慈院,现易名“蚕花圣殿”。自南坡脚下石孔桥到山顶净慈院,这条“蚕花路”在苍松翠竹间逶迤穿行,时隐时现,它历经400多年踏成,绝无间断,给我一种古朴而又神秘之感。
二蚕花圣地祭蚕神
自走过石孔桥,就进入了“蚕花圣地”,远远看到在寺后山坡的池塘边,矗立着一面三角杏黄旗,上书“祭蚕神”三字,祭字写得巨大,十分醒目,一场祭祀仪式正在进行中。
只见池塘前的平地上,置有红布蒙裹的四方香案,案上有瓷塑观音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